“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重點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4-25 點擊:次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國家“十五五”規劃(2026-2030年)是我國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關鍵五年規劃。去年以來,各部委和各省份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結合自身職能和情況,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前期研究課題。
一、各部委“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重點
(一)聚焦高質量發展目標
1.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規劃統籌部門,重點研究宏觀經濟走勢、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演變、地緣政治影響等宏觀環境問題,同時聚焦高質量發展目標,在投資、消費以及社會發展方面都展開了不同的研究。
(1)在投資領域,展開工程咨詢標準化體系研究,城市地下管網建設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研究,“雙碳”指標體系構建、新質生產力培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研究。
(2)在消費領域,展開增強消費內需動力、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區域消費中心和地方特色消費中心,以及新技術背景下的消費新模式和新增長點等研究。
(3)在社會發展領域,展開“十五五”時期社會發展形勢、基本思路和重點任務研究、“十五五”時期應對人口老齡化規劃研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支持政策體系研究。
2.工信部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為核心,重點布局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如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綠色制造體系構建、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技術應用等方向,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低碳化轉型。
3.商務部聚焦國際經貿合作與國內消費升級,研究粵港澳大灣區與東盟發展規劃對接路徑、中非合作提質升級機制,同時推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優化出口結構并擴大內需。
4.自然資源部強調國土空間規劃與資源高效利用,研究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如稀土、鋰礦)、生態修復與荒漠化治理,以及“雙碳”目標下的國土空間優化策略。
5.財政部側重科研資金全過程管理及績效評價改革。
6.住建部則關注新型城鎮化與城鄉融合,提出“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建設、縣域城鄉協調發展等課題等。
(二)突出系統性前瞻性問題導向
1.各部委“十五五”規劃的相關課題研究,體現了“系統性、前瞻性、問題導向”三大特點,旨在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瓶頸。
(1)科技創新瓶頸,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業升級面臨“中低端鎖定”風險;
(2)內需與消費動力不足問題,即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需進一步釋放,需改善收入分配、優化消費環境;
(3)區域與城鄉發展失衡,區域經濟差距、城鄉公共服務不均等問題亟待破解;
(4)綠色轉型壓力,如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的技術與政策銜接尚需完善;
(5)人口老齡化與生育難題,亟需構建“一老一小”服務體系,應對勞動力供給結構性變化等。
2.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十五五”規劃基本思路研究重點。
2024年3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辦的“深學篤行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研討會”上表示,在謀劃“十五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指標、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工程項目時,充分考慮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要求,特別是研究提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任務、基礎性工程。抓好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年度重點工作的有機結合,研究出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舉措。
(三)“十五五”期間,預計我國經濟將繼續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 聚焦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區域協調、民生福祉和開放合作等維度,構建新發展格局。從各部委“十五五”前期研究課題里,能看出一些關鍵著力點。
1.從產業來看,突出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工信部將推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應用,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強化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作為重點,將著眼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數字生活的向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提升信息通信業治理水平。加快數字技術與居民消費場景深度融合,助力政務、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公平可及。在未來產業布局上,將重點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未來產業。
2.從綠色低碳全面轉型方面看,碳中和路徑將深化,生態環境部以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碳交易市場完善為抓手,推動能源結構向清潔化轉型;自然資源部強化生態修復與資源循環利用。
3.從區域協調與城鄉融合來看,“十五五”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聚焦一個重要目標,那就是更好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要進一步提升全國區域發展“一盤棋”意識,每個區域都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將深化,同時推動縣域經濟與鄉村振興聯動。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在生產領域促進效率最大化,通過高質量發展不斷做大做優社會財富蛋糕;同時要注重分配領域的公平化,著力推進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瞄準發展的短板下功夫,使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和不同區域。
4.在民生保障與社會治理方面,推動“一老一小”服務,完善托育服務體系與養老保障,應對人口結構變化。推動醫藥衛生改革、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對接,提升人力資本質量等。
二、部分省份“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重點
(一)聚焦難點、堵點、痛點
對接國家規劃,找準發展定位,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守正創新,多個省份在推進“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中,不約而同地把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置于聚光燈下。
1.上海“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課題《“十五五”期間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規劃主題主線和總體目標研究》提出:
(1)要梳理總結國際大都市發展的歷史經驗,結合發展定位和關鍵指標的對標比較,多角度分析判斷上海發展所處階段、主要特征及其突出表現;
(2)分析比較過往五年規劃的主題主線,總結上海發展的規律、經驗和邏輯,研究提出“十五五”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主線;
(3)研究提出“十五五”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和思路舉措。
2.江蘇“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要求主要圍繞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關鍵性、深層次重大問題展開。這些課題,就是向全社會求解具體問題的答案:
(1)“十五五”時期江蘇面臨的宏觀形勢和階段性特征、
(2)江蘇人口發展預測及對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影響、
(3)江蘇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統攬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思路、
(4)促進江蘇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思路、
(5)江蘇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政策研究等。
3.浙江面向社會公開選聘研究機構的重大前期研究課題共22項,主要聚焦關乎全省“十五五”時期及中長期發展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例如,(1)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短板問題研究,(2)提出分析國內外發展環境,(3)剖析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亟須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結構性問題,特別是制約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短板弱項。
4.山東征集公告要求,分析全省產業發展基礎和薄弱短板,剖析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條件、影響因素和機遇挑戰,梳理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及對山東影響。山東要求,分析全省面臨的新形勢、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和條件變化,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開展“十五五”指標體系、目標定位、突破路徑等發展思路研究等。
5.湖南面向社會公開遴選研究機構時要求,圍繞“十五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聚焦解決制約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難點、堵點、痛點等突出問題。湖南前期研究重大課題共27個,包括:(1)面臨的宏觀形勢和階段性特征、(2)打造戰略腹地和產業備份基地、(3)培育新質生產力、(4)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5)創新投融資機制等。
6.江西“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專項課題共有14個。例如,《“十五五”時期江西縣域經濟發展研究》提出,緊貼縣域經濟發展實際,研究提出“十五五”江西省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路舉措。研究要點:(1)總結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2)剖析制約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短板弱項;(3)研究縣域經濟發展分類評價體系。
(二)布局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十五五”規劃的關鍵詞。
1.江蘇遴選公告中涉及高質量發展的研究課題至少有6項:
(1)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科技變革趨勢及培育江蘇中長期發展動力研究、
(2)江蘇深化高質量發展機制創新激發新質生產力發展思路研究、
(3)江蘇一體推進新時代教育科技人才強省建設路徑研究、
(4)江蘇打造數實融合強省思路舉措研究、
(5)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思路研究、
(6)江蘇優化重大產業項目布局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思路研究等。
2.在民營經濟大省浙江,《“十五五”時期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路研究》提出的研究要點為:
(1)總結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基礎,著重總結“十四五”時期發展舉措與成效;
(2)分析“十五五”時期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環境、階段特征、總體趨勢,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發展思路;
(3)構建“十五五”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指標體系;
(4)提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
3.山東提出,研判國際國內發展趨勢、政策取向對山東發展的影響,分析山東在全國所處位置、階段特征、比較優勢和發展短板,系統梳理“十五五”發展面臨的潛在機遇、風險挑戰和瓶頸制約,研究提出山東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指標、重點任務和對策建議。
4.湖南 《“十五五”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總體思路研究》要求,分析湖南在中部地區、全國所處的位置、比較優勢和劣勢;系統梳理制約湖南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間湖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戰略重點和工作建議。
5.江西《“十五五”時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研究》要求,聚焦電子信息、有色金屬、裝備制造、新能源、石化化工、建材、鋼鐵、航空、食品、紡織服裝、醫藥、現代家具12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系統梳理全省產業鏈供應鏈比較優勢、突出短板,圍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研判全省制造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研究提出全面提升制造業能級和競爭力的思路舉措。
(三)搶抓產業變革新前沿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度演進,“十五五”時期將是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依靠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五年。在前期研究中,多個省份提出加快發展未來產業,搶占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1.上海“十五五”規劃是其面向2035年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蓄力而上的關鍵規劃。為此,上海提出了多個研究課題,如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目標思路和重點舉措研究、航運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目標思路和重點舉措研究、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對上海的影響及應對舉措研究等。
2.江蘇提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科技變革趨勢及培育江蘇中長期發展動力研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思路研究、優化重大產業項目布局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思路研究等。
3.浙江提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思路和舉措研究、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舉措研究、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思路研究、能源發展思路與重大布局研究等。
4.山東提出,梳理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及對全省的影響;結合山東省新質生產力發展比較優勢、支撐條件,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思路、目標指標、主攻方向和重大舉措建議。
5.江西提出,緊扣新質生產力內涵特征和發展重點,因地制宜研究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思路舉措;圍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研究提出全面提升制造業能級和競爭力的思路舉措;圍繞數字經濟做強做優做大,研究提出思路舉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