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十五五”規劃(2026-2030年)具體步驟和核心要點!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4-18 點擊:次
地方國有企業編制“十五五”規劃如果用三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難”“轉”“實”。
難:地方國有企業“十五五”規劃面臨國際環境變數大、國內經濟形勢復雜、轉型升級時間緊、深化改革任務重等多重考驗,無論是宏觀環境分析、業務布局調整,還是國企深化改革、風險預防機制,都將對規劃提出更高要求。
轉: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經濟增長模式面臨調整、產業面臨轉型升級、供需結構面臨深刻變化,國有企業必須摒棄過去十年甚至二十年發展的路徑依賴,下決心轉變觀念認識、轉變發展模式、轉變產業布局、轉變市場策略、轉變體制機制,在變局中尋找先機、實現突破。
實:“十五五”時期,國有企業一方面要面臨國外經濟技術打壓封鎖、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國企改革任務緊迫等多重壓力,一方面要承擔突破技術封鎖、發展新質生產力、保障經濟增長、完成改革任務、實現碳達峰等系列任務,可謂時間緊、任務重。因此,“十五五”規劃必須正確判斷形勢、科學戰略布局、明確重點任務、清晰落實責任,把規劃做實、用實。
我們認為,編制地方國有企業“十五五”規劃(2026-2030年)需緊密結合國家戰略、地方發展需求和國企改革方向,注重系統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具體步驟和核心要點:
一、前期基礎研究
1. 總結“十四五”規劃完成情況
- 對照“十四五”目標,梳理完成進度(如經濟指標、改革任務、重大項目)。
- 分析未達標原因(政策變化、市場波動、內部管理問題等),形成經驗教訓。
2. 內外部環境分析
- 宏觀環境:
- 國家政策(如“雙循環”戰略、碳達峰碳中和、數字化轉型)。
- 地方規劃(省級/市級“十五五”方向,如區域經濟一體化、產業升級)。
- 行業趨勢:
- 產業鏈重構、技術創新(如人工智能、新能源)、市場競爭格局。
- 企業現狀:
- 資產結構、盈利能力、核心競爭力、風險點(債務、環保、合規)。
3. 對標分析
- 選擇同行業標桿企業(央企、優秀地方國企),對比差距(管理效率、技術投入、市場份額)。
二、明確核心目標與戰略定位
1. 總體目標
- 經濟目標:營收、利潤、資產規模、資產負債率等量化指標。
- 改革目標: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場化機制完善(如職業經理人制度)。
- 社會責任:綠色轉型、就業帶動、鄉村振興等。
2. 戰略定位
- 主業聚焦:明確核心業務(如能源、基建、文旅),剝離非優勢領域。
- 差異化競爭:結合地方資源稟賦(如區位、產業基礎),打造特色優勢。
- 功能角色:在地方經濟中承擔“壓艙石”“孵化器”或“創新引擎”作用。
三、規劃核心內容框架
1. 產業布局優化
- 傳統產業升級:
- 技術改造(智能化、綠色化)、淘汰落后產能。
- 新興產業培育:
- 布局數字經濟、新能源、高端裝備等賽道,與地方產業集群協同。
- 資本運作:
- 推動優質資產上市,探索并購重組、產業基金等模式。
2. 深化改革任務
- 公司治理:
- 完善董事會職權,落實黨組織前置研究程序。
- 市場化機制:
- 推行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優化薪酬考核體系(如“一企一策”)。
- 混改突破:
- 引入戰略投資者,探索員工持股試點。
3. 創新驅動發展
- 研發投入:明確研發占比目標(如每年增長10%)。
- 產學研合作: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實驗室或中試基地。
- 數字化轉型:
- 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生產、管理全流程數字化。
4. 風險防控體系
- 債務風險:嚴控負債率,優化融資結構(如發行綠色債券)。
- 合規管理:建立合規審查機制,防范法律與廉潔風險。
- 安全環保: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推進ESG(環境、社會、治理)體系建設。
四、編制方法與實施保障
1. 分階段編制流程
- 調研階段(3個月):收集數據、訪談管理層、召開專家研討會。
- 草案形成(2個月):擬定目標與任務,內部征求意見。
- 論證報批(1個月):提交地方國資委審批,銜接地方“十五五”規劃。
2. 資源保障機制
- 政策支持:爭取地方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項目審批綠色通道。
- 資金保障:統籌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政府專項債等。
- 人才支撐:引進專業團隊(如戰略咨詢機構),加強內部培訓。
3. 動態監測與考核
- 年度分解:將五年目標分解為年度計劃,明確責任部門。
- 跟蹤評估:每半年召開推進會,利用信息化平臺監測進度。
- 調整機制:針對重大政策變化(如行業調控),靈活修訂規劃內容。
五、典型案例參考
- 山東某能源國企:
在“十四五”中通過整合省內煤炭資源、布局光伏儲能,實現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協同發展。
- 浙江某商貿集團:
以數字化供應鏈平臺為核心,打造“跨境電商+海外倉”模式,融入“雙循環”戰略。
六、地方國企編制“十五五”規劃的注意事項
1. 避免“兩張皮”:規劃需與企業年度預算、考核指標深度綁定。
2. 突出地方特色:避免照搬央企或外省模板,體現本地化差異(如西部國企側重生態保護,東部國企側重創新)。
3. 強化黨建引領: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明確重大事項決策流程。
通過以上步驟,地方國有企業可形成一份兼具戰略高度和落地能力的“十五五”規劃,實現高質量發展與地方經濟振興的雙重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