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情報】各省份“首位產業”和“支柱產業”全梳理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4-24 點擊:次
?區域經濟的首位產業是指在一個區域的產業體系中最具主導性、競爭力,在GDP、產值、稅收、就業等主要經濟指標占的比重最高,對區域經濟貢獻度最大的產業。首位產業兼具主導產業與支柱產業的特征,是區域產業結構演替特定階段的產物,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核心作用。
一個區域首位產業只有一個,支柱產業可以有幾個。首位產業首先是支柱產業,但支柱產業不一定是首位產業。
本文梳理不一定準確,以后會補充修改。
1、廣東:電子信息是首位產業,全國汽車第一生產大省
廣東是我國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制造基地、全球最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電子信息產業比重占全國32.3%。到2024年,其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已經連續33年居全國首位。廣東擁有眾多電子信息領域的知名企業,如:華為、OPPO、vivo、榮耀、傳音等。廣東還擁有廣州、深圳兩座中國軟件名城,以及超1800家軟件業務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占全國 44%,智能手機產量占全國超 4 成,集成電路產量增占全國 18%。
另外,廣東還是汽車生產全國第一大省,汽車產量達570.74萬輛,連續八年居全國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約占全國1/4。
2、江蘇:電子信息產業是首位產業
江蘇省的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4萬億,占全國五分之一。在細分領域保持領先——物聯網、集成電路等細分領域產業規模全國第一。
江蘇是中國半導體制造的重要基地,擁有無錫、蘇州等集成電路產業中心,而南京、蘇州等地在液晶面板和OLED領域具有領先地位。
3、河北:鋼鐵產業首位產業,裝備制造是支柱產業
河北省是中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鋼鐵產量長期位居全國第一,其鋼鐵產量占全國總產量通常超過20%。河北省的粗鋼產量常年位居全球前列,如果將其視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其鋼鐵產量甚至超過許多國家的總產量。2023年鋼鐵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26.45%,歷來有世界鋼鐵看中國,中國鋼鐵看河北,河北鋼鐵看唐山之說。
河北的裝備制造業逐漸崛起,成為繼鋼鐵產業之后的另一個重要支柱產業,2016年裝備制造業比重超過鋼鐵工業,成為工業中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4、云南:煙草和能源是云南支柱產業
云南省是全球最大的優質烤煙產區,煙葉產量占全國的45%左右。2019年,云南有98個縣(市、區)種植烤煙,是國內卷煙產銷規模最大的省份,云產卷煙市場份額占全國20%左右,煙草稅在云南占了7成的財政收入。云南有十大卷煙廠,云南中煙是全國19家卷煙工業企業中產銷規模最大的省級中煙公司,其下轄的紅塔煙草(集團)和紅云紅河煙草(集團),分別位列我國卷煙行業產量規模的前兩位。這十大大煙廠業如云煙、紅塔等在國內煙草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
能源產業也是云南的支柱產業,云南立足綠色能源強省戰略,水電、風電、光伏等發展迅速。云南的第一大產業是綠色能源產業,綠色能源產業包括水電、風電和太陽能等低碳非化石能源。
5、山東:海洋產業居全國第一,石化產業的規模和產量在全國也處于領先地位
山東省的海洋漁業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位。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洋鹽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5個產業規模均居全國第一位,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達到16.3%。
山東也是我國重要的原油生產基地,煉油總產能達2.1億噸,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也是我國第一化工大省,石油及化學工業幾乎所有的門類在本省都有產能產量。從產品來看,山東是我國第五大原油生產省份;第一大汽油、柴油、原鹽和燒堿生產省份;二大純堿生產省份;塑料、化纖、農藥、硫酸等化工產品的產量也位居各省前茅;原油加工量、燒堿產量、合成氨產量以及輪胎制造年產量均位居全國第一。
6、河南:現代食品和新型材料產業是支柱優勢產業
現代食品:河南是糧食大省,生產全國1/4的小麥、1/10的糧食,還有花生等多個農產品產量位居前列。現代食品產業集群規模超過萬億元,生產了約全國1/2的火腿腸、1/3的方便面、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水餃、4/5的酸辣粉,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河南的支柱產業。
新型材料:依托材料工業大省的優勢,河南聚焦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領域,加快從原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強省轉變。2023年,河南新材料占材料產業的比重提升到35%,超硬材料是河南在全國領先、全球獨具優勢的產業。人造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的產量分別占全國的80%和95%,金剛石微粉、復合超硬材料、培育鉆石等產品的產量也位居全國前列;電解銅箔和壓延銅箔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40%以上和50%以上;鋁材產量全國第二;鎂粉產量占全國50%;六氟磷酸鋰的生產技術國內領先。
7、上海:金融、航運等服務業是核心產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方面全國領先
金融服務:上海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完備的金融市場體系,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等,眾多國內外金融機構云集,提供豐富多樣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海運:上海航運規模龐大,地位舉足輕重。2024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5150.6萬標準箱,連續15年排名世界第一,是全球首個年吞吐量超5000萬標準箱的世界大港。上海港擁有近350條國際航線,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港口連通度連續13年全球第一。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在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排名中連續5年穩居前三。
集成電路:以自主創新、規模發展為重點,提升芯片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產業鏈能級。上海擁有眾多集成電路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技術研發和產業規模上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
生物醫藥:全球前20強的跨國藥企和醫療器械企業中,各有18家將中國區總部或研發生產總部設在上海。截至2024年,上海市累計擁有生物醫藥企業4130家,其中包含高新技術企業830家,專精特新企業592家等。以全鏈協同、成果轉化為重點,聚焦生物制品、創新化學藥、高端醫療器械、現代中藥以及智慧醫療等領域發展,
8、四川:電子信息+白酒食品產業是支柱產業
電子信息是四川首個萬億級產業,2022年產業規模突破1.7萬億元,占全省工業營收30%以上,并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集成電路、新型顯示、5G通信等領域產能居全國前列。成都集成電路產業規模西部第一,成都高新區是世界一流電子信息產業園區,擁有英特爾全球最大封裝測試基地、京東方國內首條柔性AMOLED生產線(投資465億元)、華為成都研所(5G/AI研發)。
四川是食品產業大省,規模居全國第三,已初步構建起基礎扎實、特色鮮明的食品產業體系,白酒產業是四川的特色名片,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知名品牌眾多。
9、山西:煤炭工業是山西的首位和重要支柱產業
山西煤炭資源豐富,在全國煤炭生產中占據重要地位。山西省作為全國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其產煤量高達13.57億噸,占全國總產量約29%。山西省的煤炭資源豐富,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煤炭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能源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10、黑龍江:農業、能源、裝備制造三大支柱產業
黑龍江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尤其是大豆、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產量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黑龍江還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尤其是煤炭和石油資源豐富。大慶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油田之一,對國家的能源供應有著重要影響。
黑龍江在重型機械、電站設備、鐵路車輛等裝備制造領域具有較強的實力,哈爾濱電氣集團、齊齊哈爾軌道交通裝備公司等企業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11、吉林:汽車是第一支柱產業
吉林擁有紅旗、解放、大眾、豐越、奧迪新能源等8家整車制造企業,生產車型涵蓋各級乘用車、中重型卡車和客車,總體規模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并且以長春市為核心,構建了集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制造為一體的汽車產業新生態,推動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發展。
12、遼寧:裝備制造業是首位產業
遼寧省是中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尤其在重型機械、機床、船舶制造、航空航天設備等領域具有顯著優勢,沈陽機床集團、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北方重工集團等企業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影響力。沈陽和大連是遼寧省裝備制造業的核心城市,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技術研發能力。
13、內蒙古:能源和農牧業是支柱產業
內蒙古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產業地位突出。2022年,內蒙古的煤炭產量高達12.2億噸,占全國總產能的四分之一以上,且以大型礦井為主,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重要支撐。同時,內蒙古的電力供應也很強勁,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火力發電量達到5935億千瓦時,風力發電量達到1271億千瓦時,均位居全國首位。此外,其石油產業以河套盆地巴彥油田和科爾沁油田為主,形成了一體化發展的產業鏈。
內蒙古是我國重要的農牧業產區,草原畜牧業是傳統優勢產業,牛羊養殖規模大,畜產品產量高、品質優。擁有8個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包括草原肉羊、河套向日葵、大興安嶺大豆、科爾沁肉牛等產業集群,推動了農牧業全產業鏈開發和產業融合發展。
14、天津:主導支柱產業是綠色石化+裝備制造
綠色石化:天津是我國重要的石化產業基地,擁有全國最大乙烯生產基地。2024年,南港年產120萬噸乙烯及下游高端材料產業集群項目開車成功。中國石化天津基地乙烯產能達到250萬噸/年,成為中國石化乙烯規模最大的產業基地之一,依托該項目,百億級項目加速落地,帶動千億級下游產業發展。
裝備制造:天津是全國機械裝備制造業重要基地之一,天津機電控股集團是其主體。該產業重點發展交通設備、造修船、大型工程機械等十大成套裝備,以及動力、傳動等四大部件和配套產品。
15、廣西:蔗糖產業是特色優勢產業,鋁工業是支柱產業
廣西是全國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占全國總產量的60%以上。崇左、南寧、來賓等地為核心產區,形成“甘蔗種植—制糖—副產品深加工”全產業鏈。糖業衍生出生物質發電、酒精、酵母等產業,同時熱帶水果(如芒果、荔枝、柑橘)加工產業蓬勃發展。
廣西的鋁工業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依托百色市平果鋁礦資源,形成鋁土礦開采—氧化鋁—電解鋁—鋁材加工的完整鏈條,龍頭企業為中鋁廣西分公司。
16、北京:金融業、信息服務業等第三產業是支柱產業
金融業:北京是國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20%。北京位居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第七位,擁有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立推動了高質量市場體系建設,銀行業穩健運行,證券、期貨、保險等機構蓬勃發展。
信息軟件業:2024年,北京信息軟件業營收邁上3萬億元臺階,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20%。該產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產業,北京在人才、技術、政策等方面優勢明顯,擁有眾多信息技術龍頭企業,2024年備案上線大模型105款,穩居全國首位。
17、湖北:形成光電子信息+汽車+大健康三大支柱產業
光電子信息產業:湖北是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光電器件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研發生產基地以及國內最大的國產先進存儲生產基地。2024年,該省光電子信息產業營收規模突破萬億元,產業特色持續提升。以武漢為核心,聚集了超1.6萬家光電子信息企業,形成了“光芯屏端網”全產業鏈,擁有中國信科、華工科技等眾多龍頭企業。
汽車制造與服務產業:湖北汽車制造與服務產業亮點紛呈,2024年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初步構建了覆蓋車規級芯片、高精地圖、人工智能等軟硬件創新和服務主體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武襄十隨”汽車產業集群位列我國三大國家級汽車產業集群。
大健康產業:湖北把大健康產業作為重點打造的萬億級支柱產業之一,大力發展高端醫療裝備、生物制藥、現代康養等產業。2024年,湖北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已初步形成高端醫療裝備和生物創新藥產業集群。
18、浙江:制造業+紡織服裝
機械制造業:涵蓋汽車零部件、通用機械、專用設備等多個細分領域力。
綠色石化產業:形成4個萬億級世界級先進產業群,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消費與健康、綠色石化與新材料等;15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涵蓋數字安防與網絡通信、集成電路等;聚焦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和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導體等前沿領域,培育若干高成長性百億級新星產業群,擁有鎮海煉化、舟山綠色石化基地等大型企業和項目。
紡織業:浙江是中國重要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擁有千億以上產業集群3個、百億以上產業集群20多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19、安徽:汽車+電子信息產業
汽車產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是安徽的首位產業,2023年汽車產量居全國第二,出口居全國第一,汽車產量及新能源汽車雙雙位列全國第二。全省已集聚7家整車、4000多家零部件企業,形成了合肥、蕪湖“雙核”驅動,以及宣城、安慶、馬鞍山等市多點聯動,長豐、蒙城等一批汽車零部件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蓬勃發展的格局。
電子信息產業:在顯示領域,全球20%的液晶顯示屏在安徽生產,擁有京東方等企業,在新型顯示技術研發和生產方面具有優勢,推動了顯示產業的高端化發展;在芯片領域,合肥等地聚集了一批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企業,如杰發科技等,實現量產的產品線涵蓋IVI芯片、MCU芯片等,已初步完成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快、成效最顯著的城市之一。
20、福建:支柱產業包括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現代紡織服裝
福建電子信息產業在京東方、聯芯、天馬微、華佳彩等一批大項目的帶動下奠定了在全國的地位,規模躍升至全國第5位。
福建省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營收突破1萬億元,動力電池出貨量增長約10倍、連續保持世界第一。
在石油化工產業方面,福建“兩基地一專區”集聚效應逐步擴大,古雷石化基地成為全國“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已躋身全國石化大省行列。
現代紡織服裝產業已形成“前端化工原料、上游化纖制造、中端紡紗織染、下游鞋服產品、配套紡織機械等”省內最完整、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鏈,是福建規模最先超萬億元的產業。
21、江西:有色金屬第一大產業,電子信息居全國前列
有色金屬產業:依托豐富的有色礦產資源,江西有色金屬行業發展迅猛,已成為江西第一大支柱產業和重點培育的“萬億級”產業,是江西制造業的“壓艙石”,成為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礦產開采和生產基地。
電子信息產業:2023年實現營收1.08萬億元,規模居全國前列。江西逐步形成了以電子元器件和智能終端產業為主導、沿京九線縱貫贛鄱大地的產業驅動軸,擁有華勤電子、立訊智造等超百億元企業16家。?
22、青海:鹽湖化工產業是特色優勢產業
青海鹽湖資源豐富,在鉀肥等產品生產上具有優勢。青海出臺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規劃,建成投產國內最大的萬噸食品級氧化鎂項目,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鹽湖產業集群。
23、寧夏:能源產業和農業是支柱產業
包括煤炭、電力、石油化工等在內的能源產業是寧夏的重要產業之一。
寧夏的農業產業以種植枸杞、土豆、釀造葡萄酒等特色農產品為主,是全國重要的農業產區之一。
24、陜西:機械制造、新能源、石油化工是三大支柱
機械制造:陜西是全國重要的機械制造和汽車生產基地,其機械制造業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13.2%。
新能源:陜西是全國重要的新能襲豎源基地,其新能源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11.3%。
石油化工:陜西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其石油化工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10.3%。
另外在農業方面,陜西的蘋果產業規模較大,是全國重要的蘋果產區。
25、重慶:經濟支柱主要有汽車、電子信息業等
汽車制造業:重慶擁有眾多汽車制造企業、汽車零部件及摩托車廠商,如長安汽車、奇瑞汽車等。該產業在重慶的經濟中處于重要地位,是中國第三大汽車生產省份。
電子信息產業:重慶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近萬億,集聚規上企業800余家,產業體系多元。重慶的電子信息產業以智能終端、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為主導,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創新驅動發展,全國領先。
26、貴州:白酒和能源電力是兩大支柱產業
白酒產業是貴州的重要支柱,茅臺等品牌聞名遐邇。作為全國白酒核心產區,貴州正在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白酒生產基地,打造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預計到2027年,貴州白酒產量將達60萬千升,力爭產值突破3000億元。
貴州的支柱產業能源產業包括煤炭和電力兩大板塊。煤炭產業方面,貴州是南方最大的煤炭資源省,重點圍繞煤及煤層氣、頁巖氣,打造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在電力方面,貴州大力發展水電、火電等電力產業,并通過“西電東送”工程將電力輸送到廣東等地。此外,貴州還在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例如,威赫電廠是目前世界上循環流化床單機容量最大、參數等級最高的項目,項目建成后對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27、新疆:棉花是首位產業,能源和化工形成主導產業
新疆是全國重要的棉花產區,2024年新疆棉花總產量占全國92.2%。同時新疆也是番茄和小麥的重要生產基地。新疆通過發展棉花加工和紡織服裝制造業,提升棉花產業鏈的價值,推動棉花和紡織產業向下游延伸,促進化纖紡織一體化發展。
新疆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之一。油氣生產加工產業集群:新疆是中國重要的油氣生產基地,擁有大量的油田和氣田資源,油氣生產當量持續保持全國首位,通過提升油氣勘探開采、加工和運輸能力,進一步提高油氣資源的開采效率和利用水平,形成了“三基地三盆地四區域”的產業格局;煤炭煤電煤化工產業集群:新疆煤炭資源豐富,加快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煤電一體化和煤化工產業,構建了以煤制烯烴、煤基新材料、煤制油氣、煤炭分質分級利用等為主的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格局,“疆煤外運”規模不斷擴大,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穩定提供重要支撐,新疆尿素、乙烯和聚酯等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也具有很高的競爭力,BDO、電石等產品全國第一。
28、湖南:裝備制造是首位產業,現代石化是重要支柱產業
裝備制造業是湖南首個萬億產業,擁有工程機械、軌道交通、中小航空發動機、新一代安全計算系統等四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現代石化產業方面,岳陽為主要發展區域,形成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產能,并發展乙聚烯烴等產業。
29、海南:旅游業和熱帶農產品是重要支柱產業
旅游業:海南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四大千億產業之一。海南依托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氣候條件,積極發展國際旅游島,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近年來,海南還推動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如康養、森林、航天等新業態,進一步提升了旅游業的競爭力。
熱帶高效農業:海南是中國重要的熱帶農產品生產基地,主要產品包括熱帶水果、蔬菜和橡膠等。海南充分利用其熱帶氣候優勢,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高效化,海南的“南繁硅谷”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育種基地。
30、甘肅:石化化工+有色金屬雙支柱格局
甘肅是我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石化工業是全省工業的支柱行業。甘肅擁有長慶、玉門兩大油田,2022年甘肅石油儲量4.82億噸,位居全國第二,占比12.7%,剩余探明技術可采儲量3.83億噸,位居全國第四。經過多年發展,甘肅形成了從原油開采、煉制到化工產品生產的完整產業鏈,擁有蘭州石化等大型企業。
有色冶金產業是甘肅的重要支柱產業,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冶金以銅、鋁、鉛鋅等有色金屬采選冶為核心。金川集團等全球知名的鎳鈷生產企業,其鎳產量在國內占據重要地位。形成了電解鋁、鋁型材、鐵合金、炭素制品等競爭優勢較強的特色產品。
31、西藏:特色農牧業+清潔能源特色優勢產業
農牧業是西藏的基礎產業,大力發展青稞、草業、牦牛、藏豬、綿羊、奶業等特色優勢產業,著力構建具有西藏特色的農牧業產業發展體系。
西藏形成了以水電為主,地熱、風能、太陽能等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新體系。目前,西藏全自治區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超過99%,基本實現全清潔電力供應,成為全國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最高的省級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