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高新區:改革創新加速度打開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6-06 點擊:次
創新之火迸發活力,讓人滿懷期待。6日、7日兩天,“LYSD閃爍晶體及高能射線探測器生產”“基于微流體技術的納米功能材料與器件的研發與產業化”等24個創新創業團隊齊聚高新區,他們從13個省市報名的119個項目和南京、深圳兩場分站賽中脫穎而出,將在“2018年‘鎮江高新區杯’先進制造業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角逐10個獎項。
去年6月6日,當第一屆“鎮江高新區杯”的獲獎團隊正沉浸在喜悅中時,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鎮江高新區的體制調整正式進入實體化運作。
在2017年“鎮江高新區杯”獲獎者、江蘇奧畋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李垣江看來,體制調整給他最深刻的印象是開放共享的創新服務體系。“所有獲獎和落戶項目,均可享受高新區的各項政策紅利。”一路走來的這一年,他的獲獎項目船舶深度減排智能岸電安全并網軟件研發順利,樣機在連云港港口集團應用情況良好。
政策紅利釋放動力,同時還驅動著傳統優勢產業動能轉換、轉型升級。實體化來,睿泰數字產業園獲國家發改委立項支持,凱德電控、弘信華印獲省經信委立項扶持,鐵科新材料獲省重點研發計劃立項;鎮江船廠獲重大專項支持,獲800萬元資助。
效應顯現在內生增長的創新原動力。鎮江液壓件有限公司順利入圍國家工信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公布第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培育)企業名單;惠龍易通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入選《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全球第一艘“海駱駝”重吊雜貨船在鎮江船廠交付,全國第一艘大型海上選礦船順利下水……
體制調整帶來深層次變革,源于思想的解放。高新區著力做好權力的“減法”,實現服務的“加法”,換取發展的“乘法”。在全市首推“大部制”改革,成立“一辦七局一中心”,實行“扁平化”管理,實現“一個機構管審批,一張清單管權責,一支隊伍管執法,一門心思抓發展”;構建大考核模式,實現“同崗同酬、能者多得”;對標“3550”,瞄準“不進一個門、不見一個人、辦成所有事”,先期實現“跑一趟路、進一個門”;積極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推廣并聯審批、證照聯辦;采用“管委會+公司”的模式,依托高新發展集團撬動融資,資產由初期1億元擴張10倍以上;啟動“項目攻堅年”,打破部門界線成立“項目推進服務辦公室”,項目化推進、掛圖式作戰,確保23個市級重點項目今年完成總投資30億元; 堅持系統化思維謀劃,持續深化“引盤轉升”四篇文章,高端項目“引”、閑置資源“盤”、產業結構“轉”、傳統產業“升”,產業強區與集約發展統籌安排協調共進。
思想的解放引領發展的高質量。一年來,中集掛車幫租賃總部、中集后市場、存儲類電子產品研發與生產、鋰電池生產設備制造、長城海工鋼結構件、百億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48個高端產業和科技項目簽約落地鎮江高新區,總投資350億元,基因檢測設備研發與生產、光電液晶智能智造等40多個新興產業項目儲備在談。今年1-5月份,鎮江高新區發展勢頭穩中向好,主要經濟指標加速增長,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7.5%,一般公共預算稅收收入增長31.3%,工業應稅銷售收入增長28.2%,先進制造業投資(規上)預計增長19%……
思想大解放、改革再出發,要培育新動能、構建新引擎,最為重要的是創新和改革。市委常委、鎮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詹立風表示,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只有創新才能引領發展,高新區將堅持創新驅動、產業強區,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和“三高四新”高度集聚的全市新經濟發動機,奮力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蘇南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