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起步區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正式印發,今年重點實施這些項目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4-11 點擊:次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2025年總體要求和目標2025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入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加快實現起步區“五年成形”目標之前最后一個完整年份。做好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濟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決扛牢“推動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重要載體平臺、促進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使命任務,以“項目提升年”為總牽引,統籌產業集聚、新城建設、改革賦能、生態優先、民生保障等各項工作,努力實現“五年成形”階段目標,奮力開啟“十年成勢”新的篇章。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一)關于經濟發展1.發展速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參與核算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收增長5%,批零住餐業銷售(營業)額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7%,實際使用外資1億美元。2.質量效益:金融業增加值完成5.5億元,建安投資增長10%,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6%,工業投資增長26%,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50%,農業投資增長10%,完成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投資11億元,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努力不產生負偏離。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正增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完成能耗強度降低任務。3.民生保障:新增城鎮就業4500人,建成交付安置房13948戶。4.特色目標:加快中新濟南未來產業城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全力推進產業導入,加快推進星泉匯、中新未來公園等項目建設。加快已簽約及重點在談項目落地,新增落地新加坡重點項目不少于5個。組建高能級專家顧問團,策劃對新合作重點活動。5.完成承擔的省對市其他考核指標的分解任務。(二)關于落實“強省會”戰略重點任務1.實施33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85.3億元。2.引進總投資50億元項目2個。3.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5家、資質以上房地產及建筑業企業15家、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20家。4.重點推進示范區“一心四片”重要標志性項目落地建設,總部經濟區及都市陽臺東組團加快建設,鵲山生態文化區文化園、中新未來產業城先導區加速開發建設,城市服務功能趨于完善。5.強化創新平臺載體建設,持續提升中科新經濟科創園、濟南山東省大學科技園等平臺載體效能,發揮科研院所示范引領作用,加快開展技術攻關、科技成果產業化工作,加強科研平臺、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不斷吸引高層次人才集聚,開展重點科研項目不少于5項,申報市級及以上平臺載體不少于2項。6.加快塑強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愛旭太陽能高效電池組件、比亞迪項目二期等重點項目投產,推動金融業、會展業等服務業快速發展,抓好山東未來產業先導區濟南片區及山東未來產業園建設。加強中新濟南未來產業城產業研究,積極布局未來產業賽道,推動創新資源要素集聚。7.優化綠色低碳發展格局,加強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推動能源、交通、建筑等各領域綠色低碳創新發展,高標準開展國家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建設,推動試點任務及建設項目落實落地。8.印發實施《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農業農村發展規劃》,啟動北方種業之都總部基地等項目建設。9.深入推進綜合智慧能源試點建設,布局車網互動綜合充電站、新能源應用場景創新等項目,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示范。10.全面落實、用好城中村改造政策,新策劃項目2個,加快推進“兩年三節點”剩余建設任務,安置房全面達到建成條件。11.配合加快黃崗路穿黃隧道、航天大道穿黃隧道工程(I期)、軌道交通7號線等項目建設,協助推動寧津高速等高速公路項目加快建設。12.加快黃河大道二期、鳴暉街等主干道路建設,推進尚志街,蘭溪大街東延,鵲華東路、西路北延等道路開工建設,實施中新產業園區、國博城五期、綠色循環產業園二期等組團路網建設,推動城市道路閉環成網。13.完成“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年度建設任務,實施養護工程比例不低于轄區內農村公路總里程的7%。14.啟動新型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信創改造升級及應用場景項目建設,圍繞項目建設、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等領域建設一批特色智慧應用場景,打造一體化指揮調度體系。15.新引進商業品牌首店1家。16.圍繞鵲山生態文化區文化園等重點片區,以“投建運一體化”開發模式,加快項目策劃實施。17.堅決守牢“一排底線”。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任務(一)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1.加強項目謀劃招引服務。依托國氫科技及電動汽車百人會資源、氫能應用場景,開展氫能上下游產業鏈延鏈補鏈;依托愛旭項目,招引擴產、配套等優質企業落地;以黃河創新院國創中心、黃河數字經濟產業園、山東未來產業園為載體,開展機器人產業企業招引。借助“車路云一體化”試點建設契機,引進低速無人機、飛行器、無人物流車、無人清掃車等優質產業項目。搶抓國家“兩重”、“兩新”、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機遇,謀劃一批政策性資金支持項目。用好市級“線上+線下”的項目建設推進體系,完善項目管理服務激勵機制,加強項目落地用地和融資需求保障。2.狠抓重點項目建設。推動223個續建、新開工項目建設,完成年度投資517億元以上。加快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項目等23個重點產業項目,太平水庫等39個基礎設施項目,安置區項目及配套幼兒園、中小學等39個民生配套項目,零碳智慧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等8個平臺支撐項目建設。推動賓理科技高端新能源汽車工業園等60個重點產業項目開工建設,推動國際博覽城產業園綜合管廊及配套基礎設施五期項目等54個基礎配套項目建設。3.促進消費擴容提質。開展促消費活動,全年開展系列活動9場以上。加快消費商圈建設,推動起步區商業網點布局指導意見落地,培育打造黃河流域綜合性地標商圈。促進新能源汽車、家居家電、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大力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下鄉。支持更多房地產項目盡早落地開工、快速銷售回款,推動更多項目應納盡納融資協調機制“白名單”,支持企業合理融資需求。開展“第五屆黃河文化季”“第七屆文化惠民消費季”“我的書屋我的夢”等系列活動。(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培育壯大產業規模1.提升科技創新對產業的引領能力。充分發揮4家中科系科研院所、可信云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優勢資源,爭取落地省級重點實驗室,突破一批產業核心技術。建設全區首個城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加快提升濟南山東省大學科技園科技服務水平。全年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0家以上,新增“專精特新”、瞪羚、單項冠軍等優質企業不少于4家。2.發展壯大新能源制造業。推動比亞迪新能源整車配套項目達產達效,全年下線新能源乘用車50萬輛以上;推動愛旭項目一期全面投產,爭取2025年產出6GW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建設大型多產融合新型機械儲能項目;加快建設山東能源太陽能電池項目,延伸鈣鈦礦光伏電池產業鏈;依托國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布局上下游儲氫等智能制造和氫氣檢測產業服務項目,建設氫能全產業生態。全年實施重點技術改造項目10個以上,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達到900億元。3.促進服務業快速增長。建立服務業聯席會議制度,“部門抓行業+街道抓企業”,做好對中通倉儲、先投產發等重點服務業企業服務保障工作。依托中科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優質載體,加大擬入庫企業的摸排力度和跟蹤服務,爭取更多有影響力、有發展前景新企業入駐。提升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運營水平,完善周邊配套,全年舉辦展會活動30場次,啟動5萬平方米場館建設;推動首發首秀首展在會展中心舉辦,帶動“會展+產業”融合發展。完成黃河體育中心運營招標,提前對上爭取,申辦國家級、國際級高水準賽事活動,探索依托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黃河大堤等現有資源,舉辦音樂節、馬拉松等系列活動。4.培育壯大現代農業。立足百畝科創港,推動現代種業創新項目落實落地,謀劃推進山東省農業大科學中心(齊魯農谷);建設千畝智慧農業產業園,打造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推進建設“萬畝良種繁育孵化區”,打造成方連片的育種繁育基地。依托“太平寶”“伴春甜”“鵲華鮮雞蛋”全國名特優新品牌,持續提檔升級瓜菜產業和特色畜牧業發展水平。拓展食用菌種植、清真食品加工等產業業態,推動藍莓綜合體、鵲華煙雨文化園等休閑農業載體建設,推動農業產學研融合,延伸補全農業產業鏈條。5.加快布局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建設智算中心、大數據中心等數字經濟新基建,積極承接省級產業大腦、工業互聯網平臺。依托黃河機器人創新院,設立專項產業基金,建設機器人產業孵化基地,開展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引培,打造集產學研一體的黃河流域機器人發展示范園區。發揮國氫科技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等企業、行業協會資源,謀劃布局未來能源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加快開展氫能、儲能場景應用,新招引配套企業落地。加快推進山東未來產業園及相關基礎配套建設,提升園區承載能力。(三)深入實施區域發展戰略,主動融入和服務全國大局1.服務融入區域協調發展大局。積極對接京津冀、長三角、黃河流域主要城市,探索以合作共建、托管建設等模式發展“飛地經濟”,全面開展產業、科技、人文、教育等領域合作。依托“中科系”落地院所及科創投公司,赴上海、深圳、西安等地開展科技招商推介活動,加速導入科技類產業項目。加強與西海岸新區、沂河新區等重大區域戰略平臺對接,強化區域聯動,在規劃布局、管理運營、產業導入等方面創新合作。2.落實濟南都市圈發展戰略。加強與齊河、禹城、臨邑一體化發展,深化在產業、科技創新、交通、生態保護等領域合作。推進航天大道、東深線等道路建設,暢通與海峽兩岸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合作區有效銜接。落實區縣結對共促發展戰略,建立與濟陽結對共促機制,開展協同招商、科技成果轉化,共同推進比亞迪核心零部件擴產項目落地實施。積極承接導入主城區優質資源、高端產業,推進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資源共建共享,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協調兩岸生態和文旅資源,協同開展風貌管控,高標準建設黃河生態風貌帶,打造相互連通和自然銜接的景觀廊道。3.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結合“南城中鎮北鄉”空間梯次發展格局,編制起步區農業農村發展規劃,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深度擘畫“南城中鎮北鄉”發展藍圖。示范區加快鵲山生態文化區一期工程(博覽園)建設;推進電視塔、博物館、科技館等標志性建筑開工建設,加快總部立體城、黃河總部基地等項目建設施工,完成泉韻水街、鵲華中和苑、齊風魯韻坊、泉城名士坊建設任務,推進星泉匯、中新未來公園等項目,有序啟動國際生物創芯谷、綠色金融大廈等項目。崔寨片區加快山科人工智能和高端裝備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謀劃黃河體育中心、會展中心產業上下游配套,實施鳳凰黃河大橋西下口標志性項目,適時啟動片區商業開發。孫耿片區聚焦愛旭項目服務保障,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太平片區全力保障太平水庫建設,完善濟南國際招商產業園周邊配套,擦亮“太平寶”等農業特色品牌,高標準建設糧食生產示范區。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高標準推進“糧安太平”泉韻鄉居示范片區創建。(四)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經濟社會綠色發展1.扎實推進“雙碳”戰略。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施碳達峰“十大工程”。聚焦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高效電池等領域,開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路徑研究。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加快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推動光伏、儲能、氫能等新型能源發展,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強化工業、城鄉建設、交通物流、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能效提升。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充分發揮減少資源消耗和降碳的協同作用。推進近零碳試點示范建設,開展重點企業產品碳足跡評價,強化碳排放數據質量監管。2.加大生態保護力度。系統推進水系治理,完成大寺河綜合治理(一期)、青寧溝等在建項目和城市副中心支流河道一期二期、崔寨片區河道水系二期水利部分施工。加強與濟陽溝通對接,謀劃啟動齊濟河、牧馬河、簸箕劉溝等約40公里的跨界河道治理,提升整體防洪排澇水平。啟動建設黃河大橋西側1.5公里黃河風貌帶,加快推進黃河游覽步道起步區段規劃施工,建成3處公園、2處共建花園、7公里綠道。高標準推進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深化工業污染治理,謀劃綜合性固體廢物處置中心項目,加快零碳智慧運營中心施工,高質量開展國家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3.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低效失效大氣污染治理設施排查整治,加強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管控和末端治理設施運行監管。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和區域協作,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非營運柴油貨車。開展河湖水質超標隱患排查整治,深入落實“兩個清零、一個提標”,推進雨污合流管網建設,推進太平水質凈化及再生水廠工程、孫耿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推進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保障受污染耕地、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推進采煤塌陷地等生態修復,完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五)持續擴大改革開放,打造內融外聯新格局1.推動企業服務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企業服務管理機制改革,通過內部調整、外部招聘、融合金融機構服務人員等方式強化基層企業服務人員力量。管委會部門、街道互派精干人員學習鍛煉,提升街道企業服務能力水平。拿出部分獎勵資金,用于街道服務企業、項目推進和完善基礎配套等領域,提升基層企業服務質效。推進公平競爭審查,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建立健全政企溝通交流機制,依托“親清會客廳”“一中心6驛站”常態化開展惠民利企直通車活動,建立涉企文件“審查綠色通道”,完善“標準統一、代收幫辦、遠程辦理、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推進數據跨域共享、無縫銜接,實現“異地受理、屬地審批、就近取證”的全新服務模式。2.夯實數字建設基礎。優化物聯平臺,統籌全區物聯感知設施建設,匯聚無人機場、視頻監控、物聯傳感器等感知資源。構建統一算力模型超市,強化算法的深度應用,拓展政務領域場景應用。全年完成視頻資源接入15000余路,物聯資源接入200余路。強化孿生底座,統籌整合全區BIM、CIM資源,打造全區統一的孿生中臺,對接物聯中臺,實現全量感知資源與數字孿生的融合,推動業務應用,打造“中新未來城一張圖”數字孿生應用場景,對接無人機航飛資源,并完成不少于一個低空應用場景。探索低空應用專題功能。深化數據共享,依托一體化大數據平臺,推動各領域數據資源“一站式”匯聚,形成區級統一數據湖,打造數據場景化模型,實現數據跨層級、跨業務有序共享。3.高起點規劃建設中新濟南未來產業城。把握中新建交35周年歷史機遇,持續深化在戰略、規劃、項目、運營等方面合作,加快推動與新加坡務實創新合作。高水平、高標準推進中新濟南未來產業城系列規劃編制。充分發揮中新綠色科技研究院平臺作用,深化對新合作,推動新加坡腦博士、易碼人工智能芯片設計等項目落地起步區。組建對新合作高能級顧問團,開設新加坡出訪專項,增加與新加坡互訪頻次。繪制新加坡企業招商圖譜,建立新加坡重點合作項目庫,用好QFLP基金,加速推進盛裕高科技產業園謀劃與落地,新落地新加坡產業項目不少于5個。4.主動拓展國際合作空間。積極謀劃出訪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持續推進中加、中非、中泰等國際區域合作,力爭落地中非國際貿易產業園,打造新型易貨貿易模式應用示范區。擴大跨境電商產業園規模,集聚更多外貿主體,申建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區,打造2個對外貿易特色產業帶。推進科技開放合作,促進本地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設海外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研發機構,積極開展技術聯合研發,推動構建1處“類海外”環境示范點,加快韓國友城花園建設。(六)加強民生保障服務,守好守牢安全底線1.打造高質量就業承載地。加強與山東技師學院、濟南技師學院、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對接,搭建校企合作橋梁,實現重點企業用工訂單式培養,保障比亞迪汽車和愛旭項目用工需求。積極發揮零工市場、零工公寓服務保障作用,提高零工群體保障水平。推進黃河流域(山東)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運營,完善基地內部分區功能。擴大職業技能企業自主評價備案范圍,加強轄區高級工職業技能培訓。2.充分釋放醫療教育資源效能。發揮山大二院北院區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推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整合型醫療中心項目建設。建立疾控機構為骨干、醫療機構為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的疾控體系,全面提升疾控能力。推動4家衛生院和140所村衛生室完善醫療設備配置,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落實高危產婦、適齡婦女“兩癌”篩查、兒童健康、艾梅乙母嬰傳播預防以及精神衛生管理,探索推行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托育服務試點。加強國醫堂和中醫閣建設,年內再創建1家“扁鵲國醫堂”和“中醫特色村衛生室”,爭取山東省中醫類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在起步區設置基層實踐基地。3.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做好基本社會救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和提高社會救助標準工作,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完成新建養老服務設施及農村幸福院驗收,開展2025年度家庭養老床位及居家照護建設,推進示范型養老服務設施選樹工作;推進住宅小區配套養老服務設施運營。推進婚俗和殯葬改革,開展新事新辦、移風易俗宣傳活動,倡樹文明新風。開展“夏季送清涼”“寒冬送溫暖”等專項救助行動;加強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監管;推進“精康融合行動”,提升殘疾人福利水平。全面推動新時代武裝工作走深走實,著力強化黨管武裝政治責任,深化“部站融合”建設成果,延伸軍人“全生命周期服務”鏈條,推動基層武裝工作和退役軍人事務融合開展,不斷提升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水平,完成兵員征集和民兵組整工作。4.堅決守牢“一排底線”。強化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新建成高標準農田5萬畝,完成市下達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加快推動濟南第三糧庫遷建工作。統籌做好能源保障,有序推進能源管線遷改,穩定電力、燃氣、石油等能源供應。強化食品藥品監管,堅決守牢安全生產底線,深化專項整治,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全周期管理,提升本質安全。精準高效執法,推廣有獎舉報。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強化數字賦能,加快構建遠程監控、線上監管和自動捕獲反饋的信息化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夯實減災救災基礎,區應急消防救援站年中投入執勤,推進設立起步區氣象局。積極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建立健全金融風險監測分析、信息共享機制。扎實推進打擊非法集資專項行動,積極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宣傳。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重大決策法制審查;推動復議應訴提質增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開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提升社會穩定風險隱患、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能力。優化矛盾多元排查化解,提升信訪維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