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種植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4-10 點擊:次
1 農業種植圈層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以農業產業為主,在什么地方種植、如何劃分種植區域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提出種植區域“太陽”圈層結構,可歸納為以下十大原則:充分發揮展示和示范功能、便于集中管理原則、考慮旅游觀光功能、示范區和大田區的銜接、核心區的交通需便利、不妨礙大田區的規模化種植、經濟價值高、科技含量高、照顧有機種植原則、隔離帶原則。
2 農業種植結構
根據面積、農業產業園區性質、主要收益及主要特征,總結了五大決定種植結構的要素:面積決定種植、確定主題種植、科技化種植地、同緯度產品、高科技農產品。
3 農業種植形式農業種植形式可以分為兩大類:設施農業(示范區)和大田種植(有機農業區)。
設施農業分為生產性溫室、觀賞性溫室、試驗研究溫室、繁殖溫室和促成或抑制栽培溫室。經濟價值高的農作物可通過設施農業進行種植。
大田種植結構可種植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有機鮮蔬及花卉。
4 農業效益
通過打造“六體化一”讓農業產業效益更高,包括:
第一化:第一產業三產化。做“四產”而不能做一產。在第一產業科技示范的基礎上橫向整合三產各個要素,把農業的價值最大化。 [2]
第二化:第二產業品牌化。高產未必高效,在“高、精、尖”上做文章,在安全農業上做文章,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做最安全的農產品基地。
第三化:第三產業產業化。把吃、住、行、游、購、娛、療、養、會旅游9大要素,做成產業,如文化農業板塊,可以做產文化創意產業園。
第四化:農業模塊基地化。由單純的農業園區向“基地”轉變,做成“科技農業基地、文化農業基地、農業人才基地、安全食品基地”
第五化:科技農業院?;?。但凡上萬畝的現代農業園區,必須和省級乃至國家級的院校建立合作關系,以便于農業科技的持續升級。
第六化:農業示范國家化。在市場剛性需求的前提下,跟蹤國際農業的先進技術,及時更新。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