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新格局謀劃“十四五”央企高質量發展
適應新格局謀劃“十四五”央企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11-24 點擊: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深刻研判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對我國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全面戰略部署,明確提出‘五個必須’要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原董事長、黨組書記徐平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堅定不移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為我國各項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黨執政的重要基礎,在發展、改革和黨的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發展質量效益和綜合實力也得到明顯提升。2019年,中央企業營業收入達到31萬億元,利潤總額達到1.9萬億元,有48家企業進入2020年世界500強。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中央企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改革發展,勇當戰疫情的排頭兵、穩經濟的“壓艙石”,充分彰顯了央企的使命擔當。
“同時也要看到,中央企業也存在一些差距和短板,比如一些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面臨技術積累欠缺、科研人才流失等問題,高端技術受制于人,‘卡脖子’技術亟待突破。一些企業活力不足、效率不高、管理水平不夠、核心競爭力不強。一些企業國際化程度較低,缺乏相應人才和管理機制體系,等等。”徐平如是說。
如何適應新格局謀劃“十四五”時期央企高質量發展?徐平表示,中央企業作為國之重器,必須在創新引領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走在前列,這既是履行中央企業使命責任的要求,也是增強自身核心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需要。一是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完善創新體系,立足自主創新,促進協同創新,充分發揮中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和聯合攻關帶動平臺作用,加強產學研用聯合創新;二是要集中力量開展攻堅,以核心技術為突破口,在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上有更大作為,尤其應當重點關注創新活動從無到有到產業化幾個階段中存在的短板,使得每一階段的創新活動都能積極推進。要大膽進行創新激勵,用足用好國家政策,通過創新活動突破體制機制束縛,要以博大的胸懷積極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充分釋放科技人才創新活力;三是要補短板、鍛長板,全力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差距,真正實現向創新驅動的轉變,真正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
徐平進一步表示,中央企業還要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上發揮引領作用。要對產業基礎薄弱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進行全面梳理,系統攻堅,在核心領域要盡快實現國產化,確保供應鏈穩定,增強產業鏈的競爭力和韌性。要注重協同發展,在國內建立供需對接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同時中央企業還應服務擴大內需戰略,促進國內消費升級。一方面要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提升供給能力,加快品牌塑造,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量。另一方面,要帶頭全面落實穩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助力穩就業基本面,要在提升企業效益效率的同時提高員工收入,增強員工幸福感和獲得感,同時繼續落實好扶貧攻堅任務,履行好社會責任。
“最后,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部署,以‘三個明顯成效’為目標深化改革,激發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同時,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強化品牌意識,提高國際化運營能力,積極開展國際目標市場和品牌規則研究,積極推進‘走出去’,充分利用兩種資源開發兩個市場,不斷擴大行業話語權和品牌國際影響力。在‘走出去’過程中,要強化規則和風險意識,特別注重做好當地政治、法律、市場等風險防范,逐步實現‘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