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光伏產業政策
-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政策
- 自貿區政策
- 區域經濟政策
- 一帶一路政策
- 縣域經濟政策
- 智慧城市政策
- 創新基金政策
- 京津冀規劃政策
- 國家高新區政策
- 火炬計劃項目政策
- 高新技術企業政策
- 科技企業孵化器政策
- 創新型產業集群政策
縣域電商產業發展的路徑與政策選擇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0-14 點擊:次
隨著電子商務的深入發展,縣域成為電商發展的熱點,各地紛紛出臺當地電子商務發展促進政策,鼓勵建設電商園區,引進電商企業。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地方對電子商務的理解還過于片面,將電商發展簡單地等同于電商園區建設。電子商務產業的本質是:依托新的互聯網技術,加上互聯網的人才團隊,將原有的商品流通方式轉型成新的商業模式,將消費者和商品和制造者之間的通道,更加高效、透明。所以發展地方電子商務產業,重點發展:1,充分整合當地的特色資源優勢,2,培育互聯網經濟的團隊建設。這些都是產業發展的軟性要素,和電商園區的硬件環境配套形成生態發展。必要強調的是: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是從軟性要素開始,而非硬件開始。
一、電商產業發展的四個階段
從阿里數據來看,2003年到2013年十年間,我國縣域電子商務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2003年至2013年,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2003—2005年,縣域網商數量少、增長放緩;2006-2009年,增長提速;2010年至今,屬于規模化擴張階段(此語引用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葉朋在首屆中國縣域經濟和電子商務峰會上的講話)。結合事物發展規律,我國縣域電子商務產業將大致經歷以下四個階段。
(一)產業的形成期縣域電子商務產業的形成期主要表現為不同于當地傳統產業的電子商務企業的出現,并逐漸帶動其他個人或企業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如廣東揭陽軍埔淘寶村,最初是2012年下半年,村里幾個在廣州開淘寶店的小伙子因難以承受廣州日益上漲的房價成本,索性回村開了第一批淘寶店,并取得良好的財富效果,從而帶動當地老百姓從事電子商務行業;衢州龍游館館主的起步,也是在電子商務興起之初,通過網絡營銷“試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月銷售額最高可達18萬元以上,平均也能達到3萬元以上,從而吸引更多的個人和企業組建了龍游網商協會,帶動當地群眾從事電子商務產業。
(二)產業的成長期縣域電子商務產業的成長期指隨電子商務實踐的發展,產業技術水平不斷完善,生產力水平提高,參與電商活動的企業數量逐步增加的階段。此時產業已經渡過了幼年時的危險期,但能否進入成熟期是該時期產業發展的面臨的主要問題。這個階段也是電商發展面臨問題最多的階段,主要包括人才不足、物流瓶頸、稅收政策瓶頸、場地成本等各種問題。如廣西電商企業協會副會長陸強所說,在廣西農產品電商發展過程中,標準化種植保證品質、航空運輸保鮮、物流暢通等都是鄉鎮農民觸電的障礙。
(三)產業的成熟期縣域電子商務產業成熟期是指進入一個穩定發展的時期,電商生產規模、技術水平、市場供求都很穩定。就國內當前縣域電商發展情況而言,排名靠前的地區,基本上在政策環境、行業創新、人才等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電商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已經相對成熟,具有一定的電商產業集群優勢,形成了在全國范圍內有代表性的區域電商發展模式。
(四)產業的衰退期縣域電子商務產業的衰退期是產業從繁榮走向不景氣進而衰退的過程。就目前總體上而言,電子商務行業還是一個朝陽的行業,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將由產生、發展、成熟及消亡這幾個步驟構成,由科技創新而推動發展的縣域電商也將遵循這一規律。就個人理解而言,目前階段,PC端的電子商務已經在走下坡路,而以工業品淘寶店為代表的部分PC電子商務行業已經逐漸走向衰退。
總之,一個縣域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以縣域最“牛氣”的義烏淘寶縣[a1]為例,從2000年之后義烏商人開始通過阿里巴巴B2B平臺開辟國際貿易新通路,到后來商貿城周邊聚集大批個人網商,以商貿城為貨源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再到商貿城商戶主動擁抱電子商務,商貿城整體上網,14年的歷程才鑄就義烏網商的輝煌。時間是成功者最好的注解,堅持是成功者最好的法寶。
二、縣域電商培育發展的對應策略
當前,加快縣域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已經成為各縣領導的頭等大事,但是如何發展,筆者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荊林波的觀點值得各縣領導深思:“推動產業集群,想抓電子商務,甚至要做縣域經濟的發展,利用好兩只手,左右手,政府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兒,涉及到一些基礎的服務等等”。具體要怎樣做,筆者認為就是結合當地基礎條件和優勢,科學判斷所在縣域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階段,并針對每一階段縣域電商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對癥下藥,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要在保障市場公平競爭的前提下,做好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
(一)形成期的產業政策。此階段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讓大家知曉電子商務并探索投入電子商務這個行業。作為政府主管部門,應將工作的重點放在傳播電商思想、找準電商發展重點(規劃)和培育電商人才上面,通過組織傳統企業負責人到先進地區學習交流,埋下電子商務的種子;針對當地傳統產業特點,明確電子商務發展重點,如沿海可結合當地工業產業集群優勢、內地可結合當地名優農特產品優勢,開展電子商務;開展電商實用人才培訓;還可有意識地引進部分專業化的電子商務服務公司。如甘肅成縣縣委書記李祥是靈活運用互聯網資源推銷本地特產的典范,他由于不遺余力為成縣核桃做推廣,被人親切地稱為“核桃書記”,為當地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思想和實踐的基礎;山東曹縣,以演出服裝為突破口,通過淘寶產業商會,引導280多戶村民從事淘寶行業,把村里的演出服飾賣到了美國唐人街;登封將以登封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載體,以文化旅游服務業為主導,集中打造“禪、武、農、醫、民俗、創意、旅游”七大產業在生態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上融合發展。
(二)成長期的產業政策。此階段,電商企業開始大量涌現,此時培養電商人才、優化電商發展環境成為重點工作。政府部門在大量投入培訓電商專業實用人才的同時,應該啟動當地電商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切勿讓電商發展陷入無序狀態,同時制定當地電商發展的政策體系框架,為電商行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如廣東淘寶村揭陽軍埔村,當地政府在電子商務行業成長階段,做好政府公共服務進村工作,完善基礎建設,主辦了“軍埔電商人才精英培訓班”,并著力解決電商融資問題,為該村創業青年提供了1000萬元的貼息貸款;武功縣在農產品電商發展過程中成立了電商檢測中心;云和縣及時對電子商務發展進行了引導和規范,利用木制玩具基地,大力培養年輕人進行電子商務創業,出臺了《云和縣農村電子商務建設暨青年網上創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并成立了云和縣青年網創聯盟,電子商務如火如荼發展,進而促進了木制玩具產業的發展。
(三)成熟期的產業政策。此階段,縣域電商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和規劃,應該考慮進一步優化行業發展環境,建設電子商務專業園區,推動集聚發展,促進電子商務的專業化分工,倡導建立專業化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公司,形成區域電商產業發展集群優勢。如遂昌模式,始于2005年,并在政府的倡導和支持下,分別于2010年和2011年成立了遂昌網店協會和遂網公司,解決了本地化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的問題,最終成功打造出以“農戶+協會+公司”的地方性農產品公共服務平臺,以農產品電子服務商的定位探索解決農村(農戶、合作社、農企)對接市場的問題,同時推出“趕街——新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以定點定人的方式,實現在農村實現電子商務代購、生活、農產品售賣,基層品質監督執行等功能,讓智慧農村更深入的對接和運用。
(四)衰退期的產業政策。此階段,縣域電商已經擁有集群優勢,但是盛極而衰。之所以會走向衰落,主要是因為市場的飽和、更有競爭優勢的區域的出現及技術的演進,作為政府主管部門要看到產業發展的趨勢,推動縣域電商的轉型升級。如當前浙江省個別縣域政府大力推進的跨境電商,主要是基于傳統國內電商市場的飽和;個別地方大力推進的移動電商,是基于傳統PC市場的飽和;爭奪農村、農產品電商,是基于傳統工業品電商市場的飽和。有出生就有死亡,大自然的規律概莫能外,尊重規律,在正確的方向上執著努力,成功就這么簡單。
三、加快縣域電商發展政府行為分析
筆者一直在思考,當各縣域領導明白了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一般過程,然后對照當地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確定當地縣域電商發展階段之后,并計劃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時擺在各地政府面前的問題就是就是政策執行的問題,綜合以往經驗,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問題。
(一)需要提供的涉及縣域電商發展公共服務內容有哪些?筆者認為對于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政府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電子商務宣傳交流,培育電子商務意識,搞好“一把手”工程,“領頭羊”先轉變了觀念,有了發展思路,才能引導和促進當地電子商務的發展,進而帶動經濟發展;做好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產業的發展最終依靠的是人;做好電子商務行業制度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電商稅收、融資、場所等瓶頸問題,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這三個事情是縣域電商發展服務的重中之重。
(二)怎樣在政府部門力量有限的情況下,高效提供公共服務?除上述公共服務外,政府還需要提供公共性[a2]的電商運營服務,而這也是當前阿里巴巴特色館、產業帶等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中小企業或中小農民合作社無法負擔專業化電商服務成本,只有聯合的規模效應才能降低運營成本。而政府應該在此過程中發揮何種作用,筆者認為麗水農村電子服務中心模式值得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政府和市場間的平衡。該中心作為全國創先的區域性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實體,主要提供的服務有組建落地服務團隊、策劃公共服務項目、實施主體培訓提升和營銷推廣。
(三)怎樣選擇最專業的公共服務市場提供服務商?對此,筆者覺得可以用一個原則來操作,既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簡單來講如果是需要地方政府采用財政資金補貼的方式來解決項目生存問題,我認為這樣的項目,包括產業帶、特色館、電商園區,都沒有任何意義,至少它證明了市場不需要他。政府需要做的應該是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政策環境,而不是用資金去扭曲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拔苗助長的結果必然是浪費種子和時間精力,最終得不償失,任何提出要依靠財政資金來推進某一電商項目發展的企業方案,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都存在動機不純的嫌疑,務必要認真分析和考察,選取那些尊重當地電商發展實際階段,順勢而為的電商平臺和項目,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