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河南要打造10個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4-22 點擊:次
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郜義通報了《河南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相關情況。
“十三五”時期
河南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0.4%
郜義介紹,“十三五”時期,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0.4%、高于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4.2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2.4%、比“十二五”末提高10.6個百分點,培育壯大了一批特色明顯、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和產業集群,成為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兩個確保”奮斗目標、全面實施“十大戰略”,明確要在新興產業上搶灘占先、在未來產業上前瞻布局。根據省委、省政府安排,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對我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環境、發展戰略、發展路徑、支撐工程和產業生態體系構建進行了專題研究,在此基礎上編制形成《規劃》文本,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專家咨詢論證和報請省委、省政府審定后,于2021年12月31日印發實施。
在新興產業上搶灘占先
要把握五項主要原則
郜義通報,《規劃》明確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五項主要原則。
一是創新驅動、重點突破,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自主創新產品迭代應用,集中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產權、安全可控的“卡脖子”技術,打造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二是開放合作、融合發展,主動對接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創新優勢區域,吸引國內外重大科技成果在河南落地轉化,全面融入國家新興產業發展格局。
三是優化生態、激發活力,破除阻礙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金融支持產業發展能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激發產業發展潛力、市場主體活力。
四是科學布局、產業集聚,堅持集聚集約發展模式,推動人才、技術、資本有效集聚和供給,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一批創新能力強、創業環境優、競爭能力強的新興產業集群。
五是需求引領、供需并重,發揮市場規模優勢,通過高質量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促進新消費釋放和新型消費產業體系發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到2025年
打造10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
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我省未來目標如何?
郜義介紹,《規劃》提出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實現翻番,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30%;未來產業增加值占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超過15%;形成10個優勢戰略性新興產業鏈,打造10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到2035年,基本建立相對完善的未來產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推動我省經濟社會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將我省建設成為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高地。
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根據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領域,立足我省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提出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456”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體系。
其中,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具有較好基礎、引領帶動作用強、能夠形成競爭優勢的4個主導產業,大力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引進培育一批頭部企業和擁有核心技術的零部件企業,提升產業鏈水平和自主可控能力,打造一批支撐帶動性強的產業集群。
要聚焦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航空航天、新興服務業等具有一定基礎、發展勢頭好、能夠快速做大規模的5個高成長性產業,加強關鍵技術裝備的突破應用和新興技術的融合賦能,持續提升產業能級和綜合優勢,培育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新業態、新模式。
此外,《規劃》明確,河南要聚焦量子信息、氫能與新型儲能、類腦智能、未來網絡、生命健康科學、前沿新材料等整體處于起步階段、能夠搶占發展先機的6個未來產業,圍繞“優中培精”“有中育新”“無中生有”三大路徑,強化前沿技術攻關和應用場景建設,培育形成一批引領能力強、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