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建設國家級區域創新中心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4-26 點擊:次
1991年,福州高新區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高新區實行“一區多園”管理模式,下轄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生物醫藥和機電產業園兩個主體園,以及洪山、倉山、馬尾和福州軟件園等高科技園區,總面積約193平方公里。2016年6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福州高新區啟動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2017年12月,福州高新區入選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
搶抓“六區疊加”機遇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高新區地處福州中心城區西南側,與主城區僅一江之隔,東臨烏龍江,西倚旗山,毗鄰福州地區大學城;橘園洲、浦上、灣邊3座大橋連接中心城區,福州地鐵2號線、三環、福銀高速、福詔高速等城市快線環繞周邊,與空港、碼頭形成“一小時交通圈”。這里交通便捷、翠旗衍秀,文脈深厚、稟賦獨特,特別是大學城12所高校約20萬青年人才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多年來,高新區秉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宗旨,搶抓福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六區疊加”機會窗口,高標準推進實施概念性城市規劃、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先后榮獲國家顯示器件產業園、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現代服務業產業化基地、國家級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合作基地、國家863軟件專業孵化器基地、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人才國際培訓基地、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等榮譽。
做強千億高新產業集群
高新區充分發揮福建對臺合作區位優勢,精準扶持數字、平臺、總部等“三型經濟”,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園區已建成創新園、創業大廈等樓宇約300萬平方米,在建數字經濟產業園、第三代半導體數字產業園、光電產業園等產業項目100多個,共有注冊企業7000多家。
當前,福州高新區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號召,深化“三個福州”建設,主攻“兩大園區”,全力打造“數字福州”建設應用示范區、“海上福州”建設創新策源地、“平臺福州”建設戰略支撐點。2020年高新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約1400億元,涌現出博思、邁新、銳達、智恒、北卡、四創、仙芝樓等一批產品市場占有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
目前,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生物醫藥和機電產業園已經成為高科技企業集聚的熱土。創新要素加快集聚構建特色“三創”體系
高新區出臺“7+8”等系列政策,持續健全綜合服務體系,實現創新要素加快集聚,構建形成以強化企業主體地位為核心,以優化科技金融和公共服務兩大體系為關鍵,以“雙創”載體建設、技術平臺搭建、全球資源鏈接、產業鏈延伸、產學研組織、創新文化塑造等六大工程為重點的特色創新創業創造體系。
自主創新示范引領。高新區堅持把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放在核心位置,已引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中國福建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力普國家級海洋科研基地、戴姆勒研發中心、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等區域創新龍頭,集聚福大百特、恒鋒科技、仙芝樓、福耀模具等40個省級以上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擁有高新技術企業521家,2020年園區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約125件。
其中,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擁有4個國家級和20多個省部級創新平臺,取得一系列以光學晶體為代表的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知識產權強企強區。高新區深入開展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優勢企業培育,2017年12月入選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依托國家知識產權專利審查協作分中心、福州技術市場、北京萬方“互聯網+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和各類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吸引知名產權服務機構入駐,促進專利技術就地轉化。根據發展規劃,國家知識產權專利審查協作分中心遠期人員規模將達1000人,年審查發明專利申請約3.5萬件。
加快建設現代金融與實體經濟、科技創新、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助推創新驅動發展。牢固樹立“拼發展就是拼人才”理念,深化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國際人才項目孵化器、“僑夢苑”等建設。目前高新區集聚國家光電子晶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酶高效表達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創新平臺58個。
“十四五”期間,福州高新區將把握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機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推動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打造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政策先行區、海上絲綢之路技術轉移核心區、海峽兩岸協同創新示范區和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不斷提升輻射帶動和引領示范效應,努力成為具有較強產業競爭力、影響力的國家級區域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