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園產業園區運營模式全解析(重點產業園分析)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3-29 點擊:次
產業園作為一種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組織形式,在各地區的管理模式和運營模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別,其管理及開發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過程。1984年我國開始設立第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后產業園一直作為中國經濟的一種特殊的產業形態,成為各地區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柱。
園區的五種不同的運營模式
1、政府運營模式
這里的政府運營模式與行政主導型園區有關聯,但卻是不同概念。政府運營模式往往在行政主導型園區比較常見,園區由政府投資開發,園區為入駐的公司提供一些稅務代理、行政事務代理的服務,然后收取一些服務費用,同時政府部門也會給園區一些招商代理費用和稅費收取的優惠。
政府運營模式適合于一些規模小,管理簡單的園區。對于一些大型的園區,這樣的運營模式無法保證園區的長期運營。廣州天河軟件園就屬于這類運營模式。
2、投資運營模式
投資運營模式是通過政府投資建設園區,然后通過房租、固定資產等作為合作資產,孵化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在企業獲得成長后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或上市,實現資產增值并收回投資。
這是一種長期投資的理念,園區在中短期很難有可見的回報,但是對于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因為園區的發展是建立在企業投資成功的基礎上的。浦東軟件園就屬于這一模式。
3、服務運營模式
隨著經濟的發展,只是投資還是不能滿足很多企業的需要,很多企業對園區的服務環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這個基礎上出現了服務運營模式的園區。
園區為入駐企業提供人才招聘、人才派遣、信息提供等軟服務,為企業提供更佳的生存發展環境。服務運營模式強化了園區與企業的合作,增加了園區的收入渠道。杭州軟件園就屬于這一類運營模式。
4、土地盈利模式
隨著近十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熱起,土地增值的盈利能力遠遠超過了很多行業的盈利水平。一些園區獲得了土地收儲、初步開發、拍賣的功能,所以一些園區通過控制大面積的土地,在進行初步開發后,短期內提升土地的價值,然后進行地產開發或轉讓。
這種模式更像一個有規劃的地產開發商,獲利能力非常的強大,同時也為園區后期的開發奠定了雄厚的財力基礎。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是中關村軟件園。
5、產業運營模式
一些重要的開發區其實承擔了調節、完善、強化區域產業鏈運營的作用,園區設立的目的就是要做一個產業鏈,比如一些新能源產業園、創意產業園、物流產業園等,這些產業園在投資初期就會進行招商引資,引入企業資本一起搭臺,然而園區也做好了與企業一起唱戲的準備。
園區會對一些有實力的入駐企業進行投資,甚至直接投資一個全資公司在園區內運營一個重要的產業項目。這種運營模式的產業園往往要具備三種職能:行政職能、服務職能和企業投資運營職能。對園區的管理能力和運營能力都提出了很強的要求。
例如重慶的兩江國家開發區,規劃多個產業一起運營,有招商、有投資、有獨資,運營復雜,然而一旦建成將在很大的區域內形成壓倒性的產業優勢。
園區不同發展階段的模式分析
所謂產業園區,實際上是由于生產行為和交易行為帶來的一種空間聚集模式,初期的聚集所帶來的相關功能需求和衍生經濟行為,造成了園區不同發展階段的聚集方式和空間特征,也成為我們定義發展階段特征的主要依據。
我們在這里把產業園區的發展定義為四個階段:
第1階段: 生產要素聚集
發展階段:要素群集階段;
核心驅動:由政府的優惠政策等外力驅動;
產業聚集動力:低成本導向,由于優惠政策的吸引生產要素的低成本導致人才、技術、資本的流入,但要素低效率配置;
主要產業類型發展需求因素: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
產業空間形態:純產業區、在空間上呈現沿交通軸線布局,單個企業或同類企業聚集。
園區功能:加工型、單一的產品制造、加工;
園區增值方式:可稱之為工業產品“貿—工—技”,其增值手段主要是“貿易鏈”,即通過與區內外,國內外的貿易交換獲取附加值;
與城市發展的空間關系:基本脫離;
代表園區:我國一些發展水平偏低的產業園區目前尚處于這一階段。
第2階段:產業主導特征
發展階段:產業主導階段;
核心驅動力:內力外力并舉,即政府和企業市場競爭力驅動雙重作用;
產業聚集動力:產業鏈導向,各種生產要素重新整合,形成穩定的主導產業和具有上、中、下游結構特征的產業鏈具有良好的產業支撐和配套條件;
主要產業類型:外向型的產業,其中以電子設備、通訊設施制造業一枝獨秀;
產業發展需求因素:一定的配套服務和研發能力,這時期企業創新主要依靠外部科學機構和大學的支持,園區內企業自身創新能力較弱;
產業空間形態:純產業區,在空間上呈現圍繞核心企業產業鏈延伸布局;
園區布局:以產品制造為主;
園區增值方式:人們對園區活動的關注順序是:工—貿—技??煞Q之為“高科技產品生產基地”其增值手段主要是“產業鏈”;
與城市發展空間關系:相對脫離;
代表園區:我國目前大多數發展較高的高新區基本處于這階段。
第3階段: 創新突破階段
發展階段:創新突破階段;
核心驅動力:內力為主,技術推動,企業家精神;
產業聚集動力:創新文化;
主要產業類型:技術密集型、創新型產業、高速信息網絡技術、生物技術、新型能源技術、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等重要的新興領域;
產業發展需求因素:高素質人才、較好的信息、技術及其他高新產業配套服務,園區自身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產業空間形態:產業社區,產業間開始產生協同效應,在空間上形成圍繞產業集群同層布局;
園區功能:研發型、科技產業型、制造、研發復合功能;
園區增值方式:人們對園區主要活動的關注順序是“技—工—貿”,其增值手段主要是創新鏈;
與城市發展空間關系:相對耦合(中樞輻射);
代表園區:中關村科技園、臺灣新竹、法國索菲亞高科技園區。
第4階段: 現代科技都市
發展階段:財富凝聚階段;
核心驅動力:高價值的“財富級”要素的推動;
產業聚集動力:高勢能優勢;
主要產業類型: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產業、及其他高端現代服務業為主;
產業發展需求因素:高價值的品牌,高素質的人才資源,高增值能力和高回報率的巨額金融本;
產業空間形態:綜合新城,在空間上,城市功能和產業功能完全融合;
園區功能:復合型(事業發展中心—生活樂園),現代化綜合城市功能,產業聚集地,人氣的聚集區,文化的擴散區,資本的融通區;
園區增值方式:人們對園區主要活動的關注順序是“技—貿—工”,以研發中心,研發型產業,科技服務業為主體,其增值手段主要是“財富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