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第一個高新區: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8-10 點擊:次
1991年3月6日,國務院下發《關于批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有關政策規定的通知》,批準建立包括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內的26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5月11日,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及規劃設計指揮部在西安焦化廠招待所臨時辦公點開始正式對外辦公。6月14日,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破土動工。時任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和陜西省、西安市主要負責人一起,在糜家橋的田地里為西安高新區建設奠基。國務院最初確定西安高新區總面積為16.22平方公里,當年9月調整為19.4平方公里。
從一片平地到高樓林立,從科技開發企業294家到累計擁有各類企業7萬余家,從從業人員幾千人到從業人員44萬人……西安高新區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一系列重大跨越,創出了眾多西安第一、陜西第一、全國第一,邁入了國家級高新區的“第一陣營”和“第一梯隊”,形成了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以及通信、光伏與LED、電子元器件、電力設備、汽車、生物醫藥、軟件與信息服務、創新型服務業八大產業集群,先后獲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范區、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區、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等國家及省部級稱號36個。三星、美光、應用材料、強生、華為等一大批國際、國內龍頭企業以及英特爾研發中心、IBM研發中心等40多家世界500強研發中心落戶高新區。截至2017年底,西安高新區年GDP突破千億元大關,這是繼營業收入過萬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過千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過百億元后,高新區又一個發展的里程碑。全區累計轉化科技成果1.2萬多項,其中90%以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根據科技部統計,西安高新區的產業規模、稅收貢獻、知識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均居全國高新區前列。
經過27年的創新與跨越式發展,西安高新區作為國家首批確立的要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的6個高新區之一,是中西部地區投資環境最好、市場化程度最高、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已成為陜西和西安對外開放的窗口,成為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
如今,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先行區和陜西自貿區核心區,西安高新區進一步發揮大西安大發展“排頭兵”、陜西追趕超越新引擎、西部深化改革新高地的優勢,全力實施“三次創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八大攻堅行動計劃”,到2020年,全面建成“創新之城、富強之城、美麗之城、時尚之城、幸福之城”,成為大西安首善區,成為陜西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面旗幟,力爭為陜西、西北乃至全國提供一個全新的改革開放樣本。
自1991年起,隨著楊凌、寶雞、咸陽等7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相繼建立,陜西的高新區數量和質量快速提升,區域布局更加合理,輻射帶動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7個國家級高新區實現營業總收入15039億元、工業總產值11947億元、工業增加值3265億元,實現生產總值5165.5億元,占全省GDP比重23.59%,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載體;全省11個省級高新區工業總產值1201.4億元,成為當地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這些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全省經濟乃至西部經濟的發展增添了濃重的一筆,已經成為陜西省在新時代追趕超越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