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高新區新聞 >

高新“新”動 跑在前列——探析高新區“與企業家賽跑”引領新舊動能轉換走在前列的路徑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1-15 點擊:

  進入新時代,新動能正在撐起高新區發展的新天地。
  
  站在年收入2200億元高地的濰柴,信心滿滿的背后是占地5000畝的新能源動力產業園在高新區呼之欲出,濰柴將投資500億元新建新能源發動機、新能源汽車等一批項目。
  
  歌爾集團智能音響、智能穿戴、VR、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的研發水平,已經站在世界前沿,將在高新區建設產城高度融合的“歌爾智慧城”、著力打造“北方華為”,未來十年,主營業務收入將突破2000億元……
  
  剛剛獲批2017年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盛瑞傳動,又迎來了讓中國在世界變速器領域挺直腰板的時刻,盛瑞二代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啟停)榮獲“世界十佳變速器”榮譽稱號。
  
  一個個代表著高新區新動能的企業,跑出了新舊動能轉換的新路徑。而贏得高速度高質量發展的佳績靠什么?
  
  在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已經成為我市的“一號工程”的今天,作為創新高地的高新區使命在前,在新舊動能轉換和“四個城市”建設中,以釘釘子的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爭創一流,全力推進全域國際化,加快建設產城融合的國際化現代新城,持續打造讓企業家放心的環境,深度激活了發展新動能,走在了高質量發展的前列。
  
  “在新形勢下,高新區要持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引領區。這是作為國家級高新區的使命擔當。久久為功的改革韌勁和與時俱進的改革智慧,讓高新區最大限度地優化營商環境,簡政不減責,放權不放任,引來了、留下了、又催生出更多‘金鳳凰’,使新動能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初寶杰說。
  
  近年來,高新區廣大黨員干部,拿出“與企業家賽跑”的勁頭,在拆遷清表、項目建設、服務企業、創新發展等方面,攻堅克難、突破擔當,與廣大企業家結成了同舟共濟、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形成了“服務企業發展就是服務高新區的發展,企業的明天就是高新區的明天”的重要共識。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軟環境,讓高新區壯大實體經濟的底氣十足,豪情滿懷。
  
  高新區拿出“與企業家賽跑”的精神,堅持在破解企業發展難題中錘煉過硬作風,全力支持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奮力建設產業強市。對企業提出的困難和問題,15天內必須全部解決;探索推行“只跑一次”和“零跑腿”改革舉措,站在企業、項目角度,優化審批流程,審批效率一次性提速50%。項目建設并聯推進、壓茬進行,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高新區“與企業家賽跑”的生動實踐,也是全市“作風建設年”活動的一個縮影。通過“與企業家賽跑”,賽出了扎實作風、高遠境界和充足干勁,讓企業家有尊嚴、有地位,廣大企業家信心滿滿、豪情滿懷,在支撐產業強市的脊梁背后是一個具有新時代特點的“企業家集群”,他們立足濰坊、扎根高新、做大做強。
  
  賽服務就是賽環境——
  
  聚焦作風建設 聚力產業強市
  
  如何進一步創造有利于激發創新活力的體制環境?
  
  高新區用“環境就是生產力,抓環境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吹響了“與企業家賽跑”的號角。
  
  (去年,高新區出臺了項目包靠和聯系服務企業相關意見,對全區329個重點項目和205家規模以上企業實行真包實靠,建立“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包到底、直至投產達效”的包靠工作機制,明確時間節點,實行倒逼機制,作為每周黨政聯席會1號議題,主要領導每周親自調度、聽取項目包靠進展情況,現場督促項目建設進度,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長期困擾企業和群眾辦事難、成本高等諸多問題,如何解決?
  
  高新區快刀斬亂麻,深化“互聯網+政務”,打好一窗改革“攻堅戰”,全面打造區域政務服務新生態。通過推進以“一張清單、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網通辦、一窗出證”為主要特點的“一窗式”政務服務改革,梳理編制清單,完善大廳功能,升級政務平臺,健全監督監管,筑牢了基礎、服務、技術和制度四個支撐,進一步釋放改革發展新活力。
  
  一張工業項目手續辦理流程圖,將“串聯審批”變“并聯審批”,彰顯著高新區在提高服務企業的質量、效率上下功夫的用心、用情和用力。
  
  2016年8月,全省第一張全流程電子營業執照在高新區頒發。突破時間地域限制,在網上就能依次完成用戶注冊、自主核名、申請登記、許可申請、登記審批等流程。
  
  “證照免費寄送服務”打通了審批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高新區開展的政務服務事項申請要件提交和辦理結果雙向免費快遞“包郵”服務,讓企業和群眾體驗到了像逛“淘寶”一樣的“不見面審批”。
  
  “我區全程電子化生成的電子營業執照具有‘多證合一’功能,實現申請人少跑腿、銀行有業務、政府降成本的三方共贏。開展了營業執照快遞送達服務,真正實現企業登記‘零跑腿’。”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許可科科長孫立平說。
  
  截至2017年10月底,高新區的731戶市場主體通過全程電子化辦理了登記,領取了電子營業執照,極大地降低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以一個企業節省2天時間計算,共節省時間1462天。此外,節省的表格領取、前往登記場所辦理登記等的社會成本,如工本費、車費、工時費,這些都不可估計。
  
  高新區還縱深推進“多證合一”,達到54證合一,證照整合事項居全省首位,真正實現“一碼走天下”。
  
  良好的經營環境是企業家精神形成的土壤,也是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作用的保障。高新區響亮地回應了企業家們關心的發展環境問題,為企業保駕護航,提升企業發展潛力,鼓足企業發展后勁,保障企業健康發展。
  
  高新區檢察院設立知識產權保護教育基地,通過巡回展、檢察官走進演播間、送法送服務上門等舉措,保護企業創新發展。高新區公安分局完善常態化聯系企業制度,建立企業“一企一檔”,幫助項目企業解決了一大批難題。高新區法院以“送法進企”為切入點,開辟企業訴訟服務綠色通道,積極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他們向有關金融機構等10余家企業,就法人治理、合同管理、風險防控等方面發放司法建議5條,均被采納。
  
  高新區以市場主體和企業家需求為導向,塑造“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優化面向企業和企業家服務項目的辦事流程,推進窗口單位貼心精準服務,通過權力“瘦身”清除阻礙發展軟環境建設的“荊棘”,為企業減負,為項目落地清障,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創新創業激情四射。
  
  賽場變成引力場——
  
  “跑”出加速度 “比”出新干勁
  
  面對新一輪創新發展大潮,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和廣大企業家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攜手并肩、同心同力,讓高新區從政、商干事創業的大賽場變引力場,共同在趕超跨越新征程中,“跑”出加速度、“比”出新干勁、“賽”出新成績,成為建設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骨干力量。
  
  動能轉換需要騰籠換鳥,但高新區城中村多、棚戶區多,加上部分產業相對落后的企業占地,一時間,騰出發展空間成了最大的瓶頸。濰坊盛瑞傳動公司也面臨著這樣的難題。公司研制的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2016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但由于配套企業落不了地,限制了新產品的生產規模。其實,盛瑞一年多前就提出建設產業園的設想,但一度擱淺。“這個規劃早就做出來了,老是拆不動,開了三次協調會都沒拆下來,積累了十幾年的歷史問題,拆遷問題很麻煩。”盛瑞傳動董事長劉祥伍也對拆遷沒有足夠信心。
  
  為攻克這一拆遷難題,高新區相關部門、街道一線作戰、敲開核桃,僅用半個月時間,比原計劃少用了兩個半月,就完成了拆遷工作,為盛瑞配套產業園騰出用地88.4畝,引進包括上市公司浙江雙環傳動、陜西航天動力在內的9家企業。“要把服務骨干企業發展作為天大的事,想盡一切辦法,幫助我們的企業做大做強。”濰坊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盛瑞傳動項目包靠領導陳甲才說。
  
  政府幫助解決了多年想解決而沒能解決的難題,這讓劉祥伍也坐不住了。“這種環境讓企業家有了信心,有使不完的勁兒,我回來就開會,我說我們這30萬臺的項目提前啟動,我給高新區主要領導發了個短信:企業家賽跑,我已經跑開了,希望我們賽出雙贏的局面。”劉祥伍說。
  
  比擔當、賽成績,2017年,濰坊高新區共拆遷24874戶,其中10年歷經6次拆遷都沒有完成的河北張莊社區,全部完成搬遷,沒有一戶上訪,為各類重大項目、重點企業、棚戶區改造項目騰出土地16952畝。“我們為有干勁、有前途的企業吶喊助威、加油鼓勁,在精神風貌上沒有輸給我們的企業家。”高新區上上下下的干部們自豪地說。
  
  高新區攻堅克難、突破擔當的作風干勁,實實在在的業績,既深深地影響著區內的企業家,讓他們在產業強市的征程中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又大力吸引高端外部要素向高新聚集。
  
  濰柴、歌爾、福田、盛瑞,這些骨干企業進入加快發展的又一黃金時期,撐起了高新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一批承載著高新區未來和希望的中小企業也正在蓬勃興起,這些掌握核心技術、富有創新活力的企業雖然現在規模不是很大,但企業家的格局卻一點也不小,他們都在摽著勁干事創業。
  
  山東華滋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圓刀模切機生產商,在海外市場打開局面后加大研發投入的快速成長中,卻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資金壓力。但就在去年8月下旬,公司拿到了2000萬元的貸款,無需抵押物,也不用自己找擔保方,高新區金融辦聯合濰坊再擔保公司為華滋公司提供了擔保融資支持。這是高新區出臺《關于對成長性中小企業扶持的意見》后第一個受益的企業。
  
  擁有多項專利的華滋公司當前正在聯合國內著名的園區投資運營商——淮海融泰控股,建設華滋模切小鎮。
  
  未來,一大批像華滋這樣的行業小巨人和隱形冠軍將從高新區走向市場。這些高新區千方百計重點扶持的企業,將是未來的歌爾,未來的盛瑞。
  
  賽場變成動力場——
  
  打造企業家會客廳
  
  搭建發展大舞臺
  
  “引導和培育企業家精神,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近兩年來,高新區搶抓建設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重大機遇,在行政效能提升、科技金融支撐等方面先行先試,強化輻射引領,努力成為活力城市建設領跑者,點燃了廣大企業家創業創新的激情和活力。
  
  去年,我市建立完善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庫,圍繞全省十大萬億級產業布局,重點打造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高端化工等十大千億級產業。高新區的濰柴、歌爾、福田、盛瑞這些大塊頭都進入了我市新舊動能轉換航母編隊。
  
  繞地球一圈多,橫跨亞歐大陸、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每天工作18個小時,考察了近30家企業和科研機構,簽訂了多項合作協議,與諸多世界名企達成了合作意向……這就是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在濰柴集團一個月的工作單。
  
  近20年來,他基本沒有休過假。2017年,他飛行200多小時,行程超過15萬公里,對未來的科技走勢進行了系統考察調研,并在法蘭克福、東京、芝加哥分別設立了科技創新中心。這種主動開放、加速開放、全方位開放的胸襟正是我市企業家“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精神體現。
  
  在去年的全市“四個城市”建設動員大會上,歌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濱的發言擲地有聲:堅決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按照高新區全域國際化城市布局,全力打造“歌爾智慧城”,加快構建歌爾總部園區、科教創新園區、智能硬件產業園區和歌爾綠城國際社區四大板塊,建設全域國際化引領區、產城融合樣板區、高端人才聚集區,推動“四個城市”建設工作。就在去年的教師節,歌爾捐贈2000萬元設立歌爾教育基金,獎勵扎根一線、愛崗敬業、成績突出的優秀教師和團隊,真真正正體現著“厚道魯商”的厚道,體現著我市企業家“胸懷全局、奉獻社會”的精神。
  
  ……
  
  不同成功的企業有著相同的基因,不同成功的企業家有著相同的精神。企業家精神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源泉。以譚旭光、姜濱、劉祥伍為代表的一批高新區企業家,始終保持創業的激情、創新的活力、創造的追求,以振興濰坊和民族工業為使命,承擔社會責任,搶抓發展機遇,堅定發展信心,轉變發展方式,爭當轉型發展的“排頭兵”,爭當產業強市的龍頭,表現出我市企業家率風氣之先的精氣神,生動詮釋著濰坊領風氣之先的優良傳統,為弘揚“四種精神”樹立了新標桿。
  
  ……
  
  政企同心,同頻共振,讓高新區不僅成為企業家們思想交集的會客廳,更成為企業家們施展武藝的大舞臺,他們用穩打穩扎的業績與高新區共迎新時代,攜手同發展。
  
  功夫在賽場外——
  
  提升城市品質 引領活力城市
  
  就在近日,一份明晰高新區城市戰略定位和明確發展目標的全域國際化城市設計深化方案發布,讓高新區的企業家再次振奮。
  
  緊湊發展的活力島、產城融合的動力谷、水綠交織的生態城……里面的一個個關鍵詞,透露著以“二線城市”標準,對標“一線城市”的生活、配套設計。透過高新區城市設計深化方案,企業家們看到了高新區堅持以人才、企業為本的社會經濟協調思想,看到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促進產業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頂層設計路徑。
  
  “提供一線城市的生活水準和生活氛圍,這樣一個高端居住項目,吸引我們的高端人才,讓他們安居樂業。”歌爾市場副總裁常剛說。近兩年來,高新區加快全域國際化的步伐有目共睹。但企業在引進人才時卻遇到了難以回避的尷尬,有些高端人才對企業的前景本身很認可,不過一談到生活環境,談到未來的子女教育,就有很多的擔心。
  
  國際化程度不高,不只是企業的痛點,也是城市的痛點。為破解這個難題,濰坊高新區面向全球招標,開展全域國際化城市規劃設計方案競賽,支持企業打造“歌爾綠城國際社區”,配套高端國際化教育和健康醫療設施。
  
  2017年,高新區在拆遷清表、“城中村”改造上跑出“加速度”,為形成項目、資金、人才的“洼地效應”提供了根本保障,提升了高新的對外吸引力、對內凝聚力,提升了產城融合新境界。同時,還高標準建設富有濰坊特色、彰顯獨特個性的35處口袋公園、3處城市公園,未來還將建設一批郊野公園、田園綜合體,折射著高新區開放包容、日益優越的城市環境。
  
  高新區立足國內一流教育,匯聚優質教育資源,打造一批“百年學校”“未來學校”,區域教育實現了高位均衡發展。引進高端醫療資源,陽光融和醫院、濰坊市中醫院東院區等一批高端醫療組團項目落地高新,提供全覆蓋、高質量、多層次、快捷化的醫療衛生服務……一個個民生保障目標的實現,厚植著高新區創新創業的沃土,提升著高新區的發展環境。
  
  今天,不只一個歌爾,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理念,打造成環境優美的產城融合示范樣板。在產城融合理念的引領下,一個又一個的高新項目區將精彩蝶變。
  
  “打出了經濟突破增長、城市形象提升、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穩定、干部競相擔當的‘組合拳’,在全國147個國家高新區當中,我們的綜合實力躍升至第22位,在全國地市級高新區中位列第2位。”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教法說。
  
  數字簡單,卻是一份沉甸甸的高新區“與企業家賽跑”新成績單;話語簡潔,卻描繪出了高新區新舊動能轉換走在前列的發展路徑。
  
  起跑決定后程,高新區“與企業家賽跑”,贏在起程,征程堅定,增強著高新區奮發有為、攻堅克難,推進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的高遠境界和內在動力,后程將更精彩,動力更澎湃。


 

主頁 > 新聞中心 > 高新區新聞 >

高新“新”動 跑在前列——探析高新區“與企業家賽跑”引領新舊動能轉換走在前列的路徑

2018-01-15 來源:未知 點擊:

  進入新時代,新動能正在撐起高新區發展的新天地。
  
  站在年收入2200億元高地的濰柴,信心滿滿的背后是占地5000畝的新能源動力產業園在高新區呼之欲出,濰柴將投資500億元新建新能源發動機、新能源汽車等一批項目。
  
  歌爾集團智能音響、智能穿戴、VR、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的研發水平,已經站在世界前沿,將在高新區建設產城高度融合的“歌爾智慧城”、著力打造“北方華為”,未來十年,主營業務收入將突破2000億元……
  
  剛剛獲批2017年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盛瑞傳動,又迎來了讓中國在世界變速器領域挺直腰板的時刻,盛瑞二代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啟停)榮獲“世界十佳變速器”榮譽稱號。
  
  一個個代表著高新區新動能的企業,跑出了新舊動能轉換的新路徑。而贏得高速度高質量發展的佳績靠什么?
  
  在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已經成為我市的“一號工程”的今天,作為創新高地的高新區使命在前,在新舊動能轉換和“四個城市”建設中,以釘釘子的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爭創一流,全力推進全域國際化,加快建設產城融合的國際化現代新城,持續打造讓企業家放心的環境,深度激活了發展新動能,走在了高質量發展的前列。
  
  “在新形勢下,高新區要持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引領區。這是作為國家級高新區的使命擔當。久久為功的改革韌勁和與時俱進的改革智慧,讓高新區最大限度地優化營商環境,簡政不減責,放權不放任,引來了、留下了、又催生出更多‘金鳳凰’,使新動能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初寶杰說。
  
  近年來,高新區廣大黨員干部,拿出“與企業家賽跑”的勁頭,在拆遷清表、項目建設、服務企業、創新發展等方面,攻堅克難、突破擔當,與廣大企業家結成了同舟共濟、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形成了“服務企業發展就是服務高新區的發展,企業的明天就是高新區的明天”的重要共識。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軟環境,讓高新區壯大實體經濟的底氣十足,豪情滿懷。
  
  高新區拿出“與企業家賽跑”的精神,堅持在破解企業發展難題中錘煉過硬作風,全力支持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奮力建設產業強市。對企業提出的困難和問題,15天內必須全部解決;探索推行“只跑一次”和“零跑腿”改革舉措,站在企業、項目角度,優化審批流程,審批效率一次性提速50%。項目建設并聯推進、壓茬進行,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高新區“與企業家賽跑”的生動實踐,也是全市“作風建設年”活動的一個縮影。通過“與企業家賽跑”,賽出了扎實作風、高遠境界和充足干勁,讓企業家有尊嚴、有地位,廣大企業家信心滿滿、豪情滿懷,在支撐產業強市的脊梁背后是一個具有新時代特點的“企業家集群”,他們立足濰坊、扎根高新、做大做強。
  
  賽服務就是賽環境——
  
  聚焦作風建設 聚力產業強市
  
  如何進一步創造有利于激發創新活力的體制環境?
  
  高新區用“環境就是生產力,抓環境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吹響了“與企業家賽跑”的號角。
  
  (去年,高新區出臺了項目包靠和聯系服務企業相關意見,對全區329個重點項目和205家規模以上企業實行真包實靠,建立“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包到底、直至投產達效”的包靠工作機制,明確時間節點,實行倒逼機制,作為每周黨政聯席會1號議題,主要領導每周親自調度、聽取項目包靠進展情況,現場督促項目建設進度,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長期困擾企業和群眾辦事難、成本高等諸多問題,如何解決?
  
  高新區快刀斬亂麻,深化“互聯網+政務”,打好一窗改革“攻堅戰”,全面打造區域政務服務新生態。通過推進以“一張清單、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網通辦、一窗出證”為主要特點的“一窗式”政務服務改革,梳理編制清單,完善大廳功能,升級政務平臺,健全監督監管,筑牢了基礎、服務、技術和制度四個支撐,進一步釋放改革發展新活力。
  
  一張工業項目手續辦理流程圖,將“串聯審批”變“并聯審批”,彰顯著高新區在提高服務企業的質量、效率上下功夫的用心、用情和用力。
  
  2016年8月,全省第一張全流程電子營業執照在高新區頒發。突破時間地域限制,在網上就能依次完成用戶注冊、自主核名、申請登記、許可申請、登記審批等流程。
  
  “證照免費寄送服務”打通了審批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高新區開展的政務服務事項申請要件提交和辦理結果雙向免費快遞“包郵”服務,讓企業和群眾體驗到了像逛“淘寶”一樣的“不見面審批”。
  
  “我區全程電子化生成的電子營業執照具有‘多證合一’功能,實現申請人少跑腿、銀行有業務、政府降成本的三方共贏。開展了營業執照快遞送達服務,真正實現企業登記‘零跑腿’。”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許可科科長孫立平說。
  
  截至2017年10月底,高新區的731戶市場主體通過全程電子化辦理了登記,領取了電子營業執照,極大地降低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以一個企業節省2天時間計算,共節省時間1462天。此外,節省的表格領取、前往登記場所辦理登記等的社會成本,如工本費、車費、工時費,這些都不可估計。
  
  高新區還縱深推進“多證合一”,達到54證合一,證照整合事項居全省首位,真正實現“一碼走天下”。
  
  良好的經營環境是企業家精神形成的土壤,也是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作用的保障。高新區響亮地回應了企業家們關心的發展環境問題,為企業保駕護航,提升企業發展潛力,鼓足企業發展后勁,保障企業健康發展。
  
  高新區檢察院設立知識產權保護教育基地,通過巡回展、檢察官走進演播間、送法送服務上門等舉措,保護企業創新發展。高新區公安分局完善常態化聯系企業制度,建立企業“一企一檔”,幫助項目企業解決了一大批難題。高新區法院以“送法進企”為切入點,開辟企業訴訟服務綠色通道,積極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他們向有關金融機構等10余家企業,就法人治理、合同管理、風險防控等方面發放司法建議5條,均被采納。
  
  高新區以市場主體和企業家需求為導向,塑造“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優化面向企業和企業家服務項目的辦事流程,推進窗口單位貼心精準服務,通過權力“瘦身”清除阻礙發展軟環境建設的“荊棘”,為企業減負,為項目落地清障,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創新創業激情四射。
  
  賽場變成引力場——
  
  “跑”出加速度 “比”出新干勁
  
  面對新一輪創新發展大潮,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和廣大企業家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攜手并肩、同心同力,讓高新區從政、商干事創業的大賽場變引力場,共同在趕超跨越新征程中,“跑”出加速度、“比”出新干勁、“賽”出新成績,成為建設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骨干力量。
  
  動能轉換需要騰籠換鳥,但高新區城中村多、棚戶區多,加上部分產業相對落后的企業占地,一時間,騰出發展空間成了最大的瓶頸。濰坊盛瑞傳動公司也面臨著這樣的難題。公司研制的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2016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但由于配套企業落不了地,限制了新產品的生產規模。其實,盛瑞一年多前就提出建設產業園的設想,但一度擱淺。“這個規劃早就做出來了,老是拆不動,開了三次協調會都沒拆下來,積累了十幾年的歷史問題,拆遷問題很麻煩。”盛瑞傳動董事長劉祥伍也對拆遷沒有足夠信心。
  
  為攻克這一拆遷難題,高新區相關部門、街道一線作戰、敲開核桃,僅用半個月時間,比原計劃少用了兩個半月,就完成了拆遷工作,為盛瑞配套產業園騰出用地88.4畝,引進包括上市公司浙江雙環傳動、陜西航天動力在內的9家企業。“要把服務骨干企業發展作為天大的事,想盡一切辦法,幫助我們的企業做大做強。”濰坊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盛瑞傳動項目包靠領導陳甲才說。
  
  政府幫助解決了多年想解決而沒能解決的難題,這讓劉祥伍也坐不住了。“這種環境讓企業家有了信心,有使不完的勁兒,我回來就開會,我說我們這30萬臺的項目提前啟動,我給高新區主要領導發了個短信:企業家賽跑,我已經跑開了,希望我們賽出雙贏的局面。”劉祥伍說。
  
  比擔當、賽成績,2017年,濰坊高新區共拆遷24874戶,其中10年歷經6次拆遷都沒有完成的河北張莊社區,全部完成搬遷,沒有一戶上訪,為各類重大項目、重點企業、棚戶區改造項目騰出土地16952畝。“我們為有干勁、有前途的企業吶喊助威、加油鼓勁,在精神風貌上沒有輸給我們的企業家。”高新區上上下下的干部們自豪地說。
  
  高新區攻堅克難、突破擔當的作風干勁,實實在在的業績,既深深地影響著區內的企業家,讓他們在產業強市的征程中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又大力吸引高端外部要素向高新聚集。
  
  濰柴、歌爾、福田、盛瑞,這些骨干企業進入加快發展的又一黃金時期,撐起了高新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一批承載著高新區未來和希望的中小企業也正在蓬勃興起,這些掌握核心技術、富有創新活力的企業雖然現在規模不是很大,但企業家的格局卻一點也不小,他們都在摽著勁干事創業。
  
  山東華滋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圓刀模切機生產商,在海外市場打開局面后加大研發投入的快速成長中,卻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資金壓力。但就在去年8月下旬,公司拿到了2000萬元的貸款,無需抵押物,也不用自己找擔保方,高新區金融辦聯合濰坊再擔保公司為華滋公司提供了擔保融資支持。這是高新區出臺《關于對成長性中小企業扶持的意見》后第一個受益的企業。
  
  擁有多項專利的華滋公司當前正在聯合國內著名的園區投資運營商——淮海融泰控股,建設華滋模切小鎮。
  
  未來,一大批像華滋這樣的行業小巨人和隱形冠軍將從高新區走向市場。這些高新區千方百計重點扶持的企業,將是未來的歌爾,未來的盛瑞。
  
  賽場變成動力場——
  
  打造企業家會客廳
  
  搭建發展大舞臺
  
  “引導和培育企業家精神,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近兩年來,高新區搶抓建設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重大機遇,在行政效能提升、科技金融支撐等方面先行先試,強化輻射引領,努力成為活力城市建設領跑者,點燃了廣大企業家創業創新的激情和活力。
  
  去年,我市建立完善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庫,圍繞全省十大萬億級產業布局,重點打造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高端化工等十大千億級產業。高新區的濰柴、歌爾、福田、盛瑞這些大塊頭都進入了我市新舊動能轉換航母編隊。
  
  繞地球一圈多,橫跨亞歐大陸、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每天工作18個小時,考察了近30家企業和科研機構,簽訂了多項合作協議,與諸多世界名企達成了合作意向……這就是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在濰柴集團一個月的工作單。
  
  近20年來,他基本沒有休過假。2017年,他飛行200多小時,行程超過15萬公里,對未來的科技走勢進行了系統考察調研,并在法蘭克福、東京、芝加哥分別設立了科技創新中心。這種主動開放、加速開放、全方位開放的胸襟正是我市企業家“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精神體現。
  
  在去年的全市“四個城市”建設動員大會上,歌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濱的發言擲地有聲:堅決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按照高新區全域國際化城市布局,全力打造“歌爾智慧城”,加快構建歌爾總部園區、科教創新園區、智能硬件產業園區和歌爾綠城國際社區四大板塊,建設全域國際化引領區、產城融合樣板區、高端人才聚集區,推動“四個城市”建設工作。就在去年的教師節,歌爾捐贈2000萬元設立歌爾教育基金,獎勵扎根一線、愛崗敬業、成績突出的優秀教師和團隊,真真正正體現著“厚道魯商”的厚道,體現著我市企業家“胸懷全局、奉獻社會”的精神。
  
  ……
  
  不同成功的企業有著相同的基因,不同成功的企業家有著相同的精神。企業家精神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源泉。以譚旭光、姜濱、劉祥伍為代表的一批高新區企業家,始終保持創業的激情、創新的活力、創造的追求,以振興濰坊和民族工業為使命,承擔社會責任,搶抓發展機遇,堅定發展信心,轉變發展方式,爭當轉型發展的“排頭兵”,爭當產業強市的龍頭,表現出我市企業家率風氣之先的精氣神,生動詮釋著濰坊領風氣之先的優良傳統,為弘揚“四種精神”樹立了新標桿。
  
  ……
  
  政企同心,同頻共振,讓高新區不僅成為企業家們思想交集的會客廳,更成為企業家們施展武藝的大舞臺,他們用穩打穩扎的業績與高新區共迎新時代,攜手同發展。
  
  功夫在賽場外——
  
  提升城市品質 引領活力城市
  
  就在近日,一份明晰高新區城市戰略定位和明確發展目標的全域國際化城市設計深化方案發布,讓高新區的企業家再次振奮。
  
  緊湊發展的活力島、產城融合的動力谷、水綠交織的生態城……里面的一個個關鍵詞,透露著以“二線城市”標準,對標“一線城市”的生活、配套設計。透過高新區城市設計深化方案,企業家們看到了高新區堅持以人才、企業為本的社會經濟協調思想,看到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促進產業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頂層設計路徑。
  
  “提供一線城市的生活水準和生活氛圍,這樣一個高端居住項目,吸引我們的高端人才,讓他們安居樂業。”歌爾市場副總裁常剛說。近兩年來,高新區加快全域國際化的步伐有目共睹。但企業在引進人才時卻遇到了難以回避的尷尬,有些高端人才對企業的前景本身很認可,不過一談到生活環境,談到未來的子女教育,就有很多的擔心。
  
  國際化程度不高,不只是企業的痛點,也是城市的痛點。為破解這個難題,濰坊高新區面向全球招標,開展全域國際化城市規劃設計方案競賽,支持企業打造“歌爾綠城國際社區”,配套高端國際化教育和健康醫療設施。
  
  2017年,高新區在拆遷清表、“城中村”改造上跑出“加速度”,為形成項目、資金、人才的“洼地效應”提供了根本保障,提升了高新的對外吸引力、對內凝聚力,提升了產城融合新境界。同時,還高標準建設富有濰坊特色、彰顯獨特個性的35處口袋公園、3處城市公園,未來還將建設一批郊野公園、田園綜合體,折射著高新區開放包容、日益優越的城市環境。
  
  高新區立足國內一流教育,匯聚優質教育資源,打造一批“百年學校”“未來學校”,區域教育實現了高位均衡發展。引進高端醫療資源,陽光融和醫院、濰坊市中醫院東院區等一批高端醫療組團項目落地高新,提供全覆蓋、高質量、多層次、快捷化的醫療衛生服務……一個個民生保障目標的實現,厚植著高新區創新創業的沃土,提升著高新區的發展環境。
  
  今天,不只一個歌爾,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理念,打造成環境優美的產城融合示范樣板。在產城融合理念的引領下,一個又一個的高新項目區將精彩蝶變。
  
  “打出了經濟突破增長、城市形象提升、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穩定、干部競相擔當的‘組合拳’,在全國147個國家高新區當中,我們的綜合實力躍升至第22位,在全國地市級高新區中位列第2位。”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教法說。
  
  數字簡單,卻是一份沉甸甸的高新區“與企業家賽跑”新成績單;話語簡潔,卻描繪出了高新區新舊動能轉換走在前列的發展路徑。
  
  起跑決定后程,高新區“與企業家賽跑”,贏在起程,征程堅定,增強著高新區奮發有為、攻堅克難,推進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的高遠境界和內在動力,后程將更精彩,動力更澎湃。


 
主站蜘蛛池模板: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少妇三级全黄| 极品少妇第一次偷高潮哇哇大| 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卫校国产小美女|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让少妇高潮无乱码高清在线观看 |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 三年片免费大全国语| 免费又黄又裸乳的视频|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国产v视频在线亚洲视频|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gl视频|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 夜夜欢天天干| 无线乱码一二三区免费看| 无套内谢老熟女|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真|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无码视频| 色欲色欲日韩www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日韩加勒比一本无码精品| 被添出水全过程免费视频|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肉体ⅹxxx137大胆|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首页 |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亚洲av日韩av无码a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