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3-29 點擊:次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公開發布,指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并提出到2025年,“鄉村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進一步提高”“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國農民平均水平”。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與城市相比,部分鄉村的劣勢是產業基礎相對薄弱,而產業基礎薄弱又可能導致鄉村人口流失,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產業興,才能帶動鄉村興。只有夯實了產業根基,讓鄉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發農民自身的內在動力和蓬勃活力。《意見》指出,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注重產業后續長期培育,尊重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提高產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當前,我國鄉村產業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等問題突出,品種、品質、品牌都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立足當地特色資源選準產業,沒有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發展產業。發展特色產業,地理位置、氣候、土壤等是寶貴的“財富”,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當地自然資源,讓綠水青山為當地群眾帶來“金山銀山”。比如,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屈原鎮地處三峽庫區,在鄉村振興建設中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臍橙,并在臍橙園里夾種桃樹、李樹等果樹,該鎮一年四季都有新鮮水果上市。這既保護了三峽庫區的水土,也增加了當地村民的收入,還使小鎮風景美如畫。興一個產業,不僅活一片經濟,還富一方群眾。
特色產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領先地位和較好利潤,從而得以生存、發展和壯大,就必須形成規模效益。這就要求我們對特色產業進行深度挖掘和加工,打造一條特色產業鏈,使特色產業具有規模性、不可復制性,只有這樣,才有競爭優勢,并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江蘇海安把蠶桑繭絲綢產業作為富民增收主導產業來抓,通過基地建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三產融合、聯農帶農等措施,促進傳統產業集約化、產業化、品質化發展。鄉村產業在“特”字上下功夫,靠品質、靠特色取勝,“產”無慮,“銷”無憂,不斷發展壯大,為農民朋友帶來越來越多的收益。
特色產業發展起來有利于提升產業價值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休閑觀光、互聯網+現代農業、康養健身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常州金壇區薛埠鎮東方鹽湖城項目、泰州興化市東羅村項目等,以吸引臨近大城市度假消費為導向,建立生態旅游項目。鄉村緊跟市場需求,立足資源稟賦,提升產品品牌價值,把“土”產業“養”成“搖錢樹”。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發掘鄉村功能價值,強化創新引領,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培育好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勢能,以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定能讓鄉親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